路不拾遗的意思10字精选句子109句

路不拾遗的意思

1、路不拾遗的意思是什么生肖

(1)、(举例造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

(2)、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风气,在我们这个“双文明村”已经实现了。

(3)、文章发表后7天内的“赞赏”金额暂由编辑部代收,1/2为作者稿酬,1/2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10天左右用红包形式发放给作者,如超过半个月没收到,请主动与主编联系。打赏总额低于10元不发稿酬。后续赞赏不再发放。

(4)、二是先占制度有悖于我国强调公有,路不拾遗,拾金不昧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准则。

(5)、5月18日上午,我院保卫科工作人员在执勤时捡到了一个卡包,里面有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银行卡、医保卡等重要物品一宗,这些物品的丢失将给失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尽快将失物交还到失主手里,保卫科立即开始行动,安排各停车收费员在各出口排查,发现失主车辆马上引导至保卫科领取失物。但经过追查,失主此时已离开医院。

(6)、(示例):夜不闭户,~,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

(7)、(语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

(8)、(语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

(9)、夜不闭户: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10)、这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很好,人人路不拾遗,家家夜不闭户。

(11)、2016年秋天某日,我去团地超市买菜,遇到个“新奇”的场面。当时,有个小学生年龄的孩子,捡到一个钱包摆弄玩,里边也只有几枚钢板钱,之后便随意扔进兜里,但其行为却被超市监控拍到,那边警察署联网又即刻看见。不一会警察过来,反复盘查教育孩子。而做孩子身份保证人的母亲,并当场向顾客们做了检讨。据当时商场人员介绍说:类似这样的情况,目前几乎都断绝了,多少年也发生不了一次。事后,同住团地的一位吉林籍东北老乡还关切地告诉我:如果是谁捡到失物,不论其金额多少,只要未及时交公,都可能会惹出麻烦的。

(12)、你可知,我梦有个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我祈盼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外户而不闭。

(13)、(释义):所以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一切抢盗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因此这时的人外出或夜晚,门户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这便是大同世界。

(14)、让所有外国人惊讶的是,日本的失物招领处不仅有捡到的实物还有大量现金!2016年日本东京都警察局收到了7亿日元(大约2亿人民币)被捡到的现金。最后大约3/4的现金实现了物归原主。

(15)、2016年12月下旬,为了工作和上、下班的方便,儿子家搬到东京足立区的一个团地(小区)。利用元旦放假的时间,他们夫妻俩于今年元月2日去商场给新家置买家具,可儿子在解手时把钱包竟忘在商场厕所里,待付款时才发现钱包没了。钱包里有准备买家具的钱、有各种卡、还有家里的钥匙等。当他们去商场前台把情况说明,前台的领班经核实资料无误后,便到仓库把钱包取出交给儿子手中。原来是一个叫羚木横几的男士捡到钱包并送来前台,而此时拾钱包者早就走了。儿子查点了钱包里的东西,一样也没有少。当我知道这事后,还埋怨儿子咋没酬谢人家呢。而儿子却告诉我:人家是不能接受酬谢的,捡东西交主人本就是件很正常的事嘛。

(16)、(反义词)见财起意、巧取豪夺、神州陆沉、浑水摸鱼

(17)、   在这国家东边的一个小村落中,有位陈大叔,靠种水果为生。不久前,他向对门李家买了块地,正打算要将果园扩大。

(18)、(释义):所以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一切抢盗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因此这时的人外出或夜晚,门户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这便是大同世界。

(19)、中文课上,教授要求把“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引申一下。

(20)、    村人用金子请了最好的工匠,在村中开了一条水道使全村的果园都得到充足的灌溉水。第二年,所有的果树都结满又大又香的果子,人人脸上堆满了笑容。

2、路不拾遗的意思10字

(1)、这是我们平生第一次去日本。之前,就听儿子说过,这里没有“拾金不昧”的概念,捡着东西交公是很自然的事;即便你捡到巨额钱款交到警察署,也不会受到登报表彰尊为“精神”的。屋门不用上锁,也不会丢东西;阳台不设防盗栏杆,也照样安全。如此种种,都是属于正常范畴的行为。

(2)、那么,全球都在渴望吹拂的“路不拾遗”和谐之风,又是何时成为弹丸之地的日本民间“自然平常”的现象,并引领着对我们有过苦痛、对世界有过争议的民族迈向如此的台阶呢?于是,我把自己所见所闻的平常琐事进行梳理,却又让思想在澄清疑虑中更新了认识。

(3)、(释义):百姓富了,人们恒路不拾遣,国家就没有诉讼了。

(4)、后来,人们就把“路不拾遗”变成一个成语。“路不拾遗”又作“道不拾遗”。常常用以说明国家安定,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语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

(5)、意思是: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6)、这个小镇的治安还算良好,居民虽然不能夜不闭户,最少大家路不拾遗。

(7)、商鞅变法启示人们,事无大小,遇到难题不能解决,哪怕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一定要想到去变化,用合理的变化来解决难题。

(8)、就当前世道人心而言,能够做到路不拾遗的君子,恐怕为数不多。

(9)、明君治理国家的原则,像有若回答密子所说的那样,要有办法。君主听取言论时,一味欣赏说话人的口才,观察行动时,一味赞赏远离实际的作风。

(10)、一个人的文明习惯和对习惯的认知,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约束,方逐渐确立或自觉遵守或规范自己的行为。这里的快递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是用纸箱包装的大邮件,如果收件人家里没人接收,他们一般便放到外门口旁边。虽然走廊里人来人往,但东西搁放几天也是没谁动的。有一个周末,儿子儿媳放假,领我们去富士山景点旅游。在第二天晚上回来时,看见门口板正地放着两个纸箱邮件,送货日期是昨天上午。当时,我催孩子检查一下,看里边东西是否缺少。儿子说:放这儿是常事,没谁动弹的。但我还是检查了一遍,结果一样东西也没少。

(11)、(语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12)、在和平年代,假如所有公民都能守住常德,诚信自律友善不偷不抢不贪,真正实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心情舒畅,家家安居乐业,试问,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社吗?

(13)、(造句)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

(14)、(出自):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刚道个一声儿恶人回避,早激的他恶哏哏闹是非,那里也见财起意。”

(15)、    春秋时期的秦国是当时西边的一个小诸侯国,实力只能算一般。在秦孝公即位后,发誓要将秦国发展成最强大的诸侯国。

(16)、这时候,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

(17)、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为“贞观之治”。

(18)、就当前世道人心而言,能够做到路不拾遗的君子,恐怕为数不多。

(19)、(语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

(20)、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路不拾遗的意思是什么简短

(1)、(解释):户:门。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2)、(出处)  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3)、诗歌、散文、随笔、小说、报告文学、杂文、文学评论等均欢迎。如提供适合文章的配图更佳。

(4)、中文课上,教授要求把"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引申一下。

(5)、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6)、(解释):浑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7)、周钰林,江苏苏州人,已过天命之年,初学写作,满是回忆。

(8)、爹爹常说,华下天府是文化礼义之邦,王道教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仁义和爱。

(9)、初闻这些道听途说的信息,我还真有点半信半疑。一个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境界,其人文环境究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和层面呢?带着这些陌生的不解和疑虑,我还是坚信家乡那句“百闻不如一见”的老话。

(10)、    商鞅坚决主张法制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只要对国家有贡献,就应该予以奖励。

(11)、(出自):民国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五:“其余那些人,有的是浑水摸鱼,乘机会弄个资格。”

(12)、一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足,只有人民富足衣食无忧,才不会觊觎他人财务;

(13)、路不拾遗读音是lùbùshíyí,是指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拾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14)、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15)、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邯郸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裳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十分着急。

(16)、    由于商鞅积极推行变法,秦国的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都愿意去打仗。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

(17)、来到RomanceCar终点站后,我就去值班室的窗口,向里面的工作人员报上了名字和原因。透过窗口我已经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手提包。工作人员检查了我的驾照,然后认真的和护照上的名字进行对比,确认无误后,才把手提包给了我。拿到了手提包我悬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当时我兴奋的不知如何感谢他。这天刚好是情人节,手提包里有许多办公室女同事送的情人节巧克力。我就借花献佛拿一包给了他,以表谢意。

(18)、(语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19)、   曾经有一个国家,国王十分仁慈爱民,百姓们个个都老老实实,别说是百元大钞,就连一块金子放在面前,也没有人会动心,因此他们过着快乐又安详的生活。

(20)、当今世界,哪个国家也不可能真正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路不拾遗的意思5个字

(1)、官吏廉明,上行下效,这个地方确实已经达到路不拾遗的境界。

(2)、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这件事以后越传越广。

(3)、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每篇故事都如同一个个智慧的锦囊,帮助开启小朋友人生的智慧之门。

(4)、时光荏苒,流年似水。几个月的签证时间,转眼一晃便到了。在归国的途中,我的思绪似飞机下的云彩,一会升腾,一会下降,迎面扑怀的是大唐臣民林善甫名垂千古的“路不拾遗”善举和小时候屯子里宁静和谐的“夜不闭户”画卷,而甩在身后的太空树身影和电铁上的匆忙脚步,却又催生我心中“路不拾遗”的遐想:那些民间自觉遵循的良好习惯,恰似诸多流水汇聚一股温馨河流,跳跃着教育的浪花、制度的浪花、素质的浪花、执行力的浪花……或许其中还有让我们可以借鉴”的浪花吧,正猛烈地洗涤着我向窗外俯视的模糊朦胧的视线和诠释着眼前忽明忽暗忽大忽小摇摇晃晃的“路不拾遗”新读本! 

(5)、回望过去古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才发现现今社会人心不古啊。

(6)、这次走出国门去儿子家,我和老伴一住就是五个多月,回顾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心目中的印象极为深刻。我总是琢磨,为啥民间习惯的自觉性让人惊讶,就连送垃圾都井然有序、电铁上没谁抢坐、满道汽车听不见喇叭声、幼儿园的孩子成队过街后自觉地集体向司机鞠躬致谢、没见过谁随地痰吐和扔纸屑、广场上的吸烟者都自带个小烟缸、外国老人走丢了警察开车送到家、很少听说有扒手偷窃的事、东西放在外边没人看管且基本也不会丢失……等等,我在努力地翻找着这一串串既复杂而又简单的答案。

(7)、条件是:第社会正义得到广泛认同,各阶层祟尚道德操守,民风淳厚。这是先决条件,因为没有道德操守的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什么坏事做不出来?没有道德底线的人,除了自己,他能认同谁呢?

(8)、贞观之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历史上的地位却极其重要,因为贞观时代,不仅创造了君主时代最文明的政治环境和最和谐的君臣关系,还奠定了唐朝三百年的制度基业,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树立了楷模。

(9)、释义:意思是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10)、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忠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

(11)、    “天啊!”陈大叔大叫一声,“这……这不是金砖吗?怎么会在地里呢?嗯,这一定是李大叔的,我得赶紧还给他。”

(12)、官吏廉明,上行下效,这个地方确实已经达到路不拾遗的境界。

(13)、(释义):百姓富了,人们恒路不拾遣,国家就没有诉讼了。

(14)、                   20016

(15)、丢衣裳的人半信半疑。他心里想: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他转身回去,果真找到了他丢失的衣裳。 

(16)、(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7)、我告诉你!我是一名光荣的翼族小伙,路不拾遗,见义勇为。

(18)、这些经历让我相信“路不拾遗”在日本真不是“神话”。“路不拾遗”的民风让生活变的轻松,偶尔带来“想不到”的惊喜。 

(19)、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吧。

(20)、路不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常与夜不闭户连用,来表示一个地方足够富庶或民风足够纯朴。

5、路不拾遗的意思是什么 标准答案

(1)、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孟宪实将从人的角度切入,展开贞观之旅。

(2)、投稿时请附2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1-3幅作者生活照。

(3)、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

(4)、(解释):浑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5)、(出自):民国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五:“其余那些人,有的是浑水摸鱼,乘机会弄个资格。”

(6)、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一个民族乃之一个国家的最高境界。一个社会的整体环境和生存质量,是由综合性诸多因素推动促成的。一个有进步意义的对比和借鉴,往往会产生鲜明距离和实用价值。地球上任何物体,既有阳光的一面,又有阴影的一面。如果说,一个社会勇于良智地摒弃不良的东西,寻求对自我发展有借鉴和提高的方式,而这个民族的世界地位,就会升级到生活品质和立足能力的较高境界。

(7)、“路不拾遗”和“夜不闭户”,两者是一对双胞胎,人们使用常了久了这组词汇,并不觉得其中含有多少新意。可当你一旦触碰到道德的基本底线时,“路不拾遗”与“夜不闭户”便完美协调地统一起来,悬挂在衡量社会整体环境的道德天平上。

(8)、学习雷锋不是空喊口号,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的好。不要吝啬举手之劳,不要每天满腹牢骚,不要错过雪中送炭,不要忘记他人恩典,不要握手有气无力,不要嘲笑路不拾遗。学雷锋日,立刻。

(9)、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廕于街者莫有援也,锥刀遗道三日可反。三年不变,民无饥也。”

(10)、“路不拾遗”的成语故事: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妇人把给母亲治病的钱装进包袱,急匆匆回娘家看望母亲。过武阳镇时稍微歇息,不小心将包袱留在路边。过了很久才想起自己的包袱掉了,急得直哭,人们告诉她武阳镇的人是路不拾遗的,她赶忙回去找到了她的包袱。

(11)、    这天,陈大叔在新买的田里锄地,突然“锵”的一声,咦?好像是锄头碰到了什么东西。他挖起一看,原来是块砖,可是……不对啊!砖上刚刚被锄头刮到的地方,怎么闪闪发亮呢?于是他就把那块砖拿到沟里洗了洗。

(12)、(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13)、一个人口众多、密集如蚁的岛国,其良好习惯和优雅环境的形成,也并非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能确立起来的。人们的习惯,是基本素质的一种体现,又要靠制度去管理实施。在制度约束中自觉执行,在自觉执行中提升制度境界。日本民法很早就纳入《遗失物法》,捡到失物者必须尽快将遗失物送还失主或者交给监察,社会对偷盗行为的态度基本达到“零容忍”。由于法律约束的严格、执行的坚决、认识的高度,意识的自觉,便自然而然地营建出合谐环境的良好氛围。

(14)、(lostarticlesarealwaysreturned;noonepicksuplostarticlesonthestreet-apeacefulandprosperoustime)

(15)、(近义词)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拾金不昧、霁月光风、路无拾遗

(16)、这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很好,人人路不拾遗,家家夜不闭户。

(17)、    在唐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强盛的国家,家家户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百姓生活幸福。

(18)、路不拾遗拼音:lùbùshíyí,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9)、投稿必须是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纯文学作品,作品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20)、    军队要按照军功实行奖励,军功越大奖励越多,官员的升迁也是按照政绩的大小为依据。商鞅废除贵族世袭制度,遭到不少旧族势力的阻挠,但是秦孝公坚定的支持商鞅把变法进行下去。商鞅还鼓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1)、人寿年丰: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2)、在日本爱知县,和来日本云游的《作家在线》主编尚书先生合影

(3)、5月21日,田某带着满满的谢意,将“爱岗敬业为民服务,拾金不昧物归原主”的锦旗送到了保卫科李永彬和王磊的手里,并对他们再次表示感谢。

(4)、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拾去据为己有,形容大治之世路不拾遗,国无狱讼。——汉·贾谊《先醒》详细解释谓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路不拾遗,国无狱讼。”唐郑棨《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亦作“路无拾遗”。《孔子家语·相鲁》:“长幼异食,彊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

(5)、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正是社会治安良好的最佳写照。

(6)、(示例):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回:“这厮原是远流配军,如何不做贼,以定是一时见财起意。”

(7)、    社会秩序安定,民风也变,得淳朴起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就是说人们晚上睡觉都不用关门窗,在路上丢了东西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捡走。秦国一天天强大起来,各诸侯国都开始畏惧它的国力。

(8)、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9)、其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与绿茵场上培养足球运动员一样,最基础的还是应该从孩子抓起。日本的足球从娃娃抓起尝到甜头,而孩子的法制教育则起步更早。自孩子3周岁上幼儿园起,老师便进行法律常识的灌输,告诫孩子们似懂非懂的一些道理,什么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不能视为己有呀,什么即使捡到的东西也要主动交公呀,什么如果不交公视为己有是种偷盗违法行为呀……等等。在苦口婆心的启蒙教育中,使每个孩子的幼小心灵,便早早地就打下了“路不拾遗”的烙印,从而为普及和提高全民性的良好习惯铺筑了宽阔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