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经典作品选精选句子148句

叶圣陶的经典作品

1、叶圣陶的经典作品有哪些

(1)、书中的例子都充满了趣味性,如乾隆时期测字的故事:

(2)、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4)、时光飞逝,10月马上就要结束了,月初设定的目标想要做的事情都完成了吗?没完成也没有关系,只要能从中收获到快乐,就不算浪费时间。但作为学生,学习始终是第一要义哦~

(5)、无论阅读何种书籍,要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

(6)、《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7)、全班应和道:“不——做——”随即哄堂大笑。

(8)、“前方500米处,到达南京市雨花台……”导航突然欢快地打破了一车的寂静。雨花台?我一愣。雨花台我也来过,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是坐大巴去的,从市里的老客运站出发,一路颠跛,将近一个小时才到南京,然后步行、打的、转地铁,反正花了不少时间。今天呢,今天用了多久?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我没仔细算,不过我知道这对于现在的中国速度来说,已是再平常不过了。我想起印在记忆中的南大金黄的梧桐叶、夫子庙的酸梅汤,还有家里刻了我的名字的莹白如玉的雨花石,微微一笑,离家的愁绪似乎散了许多。

(9)、经过这一回,精神有些许振奋。老师说,从马鞍山到泰州也就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过了前面的桥,我就到江北了。这么快,我心情好了起来,朝窗外望去,宽阔的江面横在眼前,这就是长江吧?茫茫雾气中,铁索横杆拉起大桥,锈迹难掩的渔船鸣起了汽笛,小时候过江还需轮船摆渡,现在只需从干净平坦的长江大桥上驶去了,长江波涛滚滚,浩浩荡荡,吞吐日月,千帆林立。我想起那首悲伤的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如今,那些溃退的古迹早已风干在江畔的风中,山形倒是依旧枕寒流,可在这片雄鸡的版图上,哪里还会再现当日的落魄呢?那千寻铁锁,不再拦截敌军的船只,而是圈住千艘渔船,去实施那长江禁渔十年的指令;拉起钢筋水泥的大桥,去沟通天南地北的优秀文化。这是现代中国,正在筑起通往光明未来的桥。

(10)、评委老师认真打分,在统一意见后,评选出了三等奖。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学们欣赏了沿途的风景。通过诵读叶圣陶先生的经典,摸到文学的脉搏,感受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

(11)、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有小说集《隔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散文集《剑鞘》、《未厌居习作》等。有《叶圣陶文集》行世。  

(12)、他深思慎取,博采中外众长,总结、提炼和积淀出丰厚珍贵的教育思想。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总纲,即“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中小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叶圣陶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

(13)、这套《语文三书》共三册:《读和写》《文章作法》《语文趣味》,均为畅销七八十年,影响了几代人的语文经典。

(14)、叶老的文笔质朴自然,《西川集》亦不例外。头一篇《答复朋友们》,为答谢文艺界为他庆祝五十岁寿辰而作。叶先生自谦是个平庸的人,写不出不平庸的文章,还说自己一生中无非当了两大员:不是当教员,就是当编辑员。说得平直坦白,一如其人。

(15)、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2月5日,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六年级全体师生开展叶圣陶经典作品诵读活动,以叶圣陶先生经典作品的独特内涵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在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16)、朱先生的《经典常谈》,却是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来的一本书,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这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就是读了古书,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学生如果自己在一大堆参考书里去摸索,费力甚多,所得未必会这么简明。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专家们未必看得起这本书,因为“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序文中语);但是这本书本来不是写给专家们看的,在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这本书正适合他们的理解能力跟所需分量。尤其是“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序文中语),近人新说当然不单为它“新”,而为它是最近研究的结果,比较可作定论,使学生在入门的当儿,便祛除了狭陋跟迂腐的弊病,是大可称美的一点。

(17)、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18)、童话《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可怜的鲫鱼等等。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在内疚感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与悲剧同眠。鲁迅:“《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19)、曾经参观一个中学,高中三年级上“中国文学史”课,用的是某大学的讲义《中国文学史要略》,方讲到隋唐。讲义中提及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杜佑的《通典》、王通的《中说》等,没有记明卷数,教师就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一抄在本子上。在教室里立了大约半点钟,没听见教师开一声口,只看见他写的颇为老练的一些数目字。

(20)、《倪焕之》该书是作者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在小学教员倪焕之身上,较典型地写出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从辛亥到1927年大失败这时期的追求和幻灭。

2、叶圣陶经典作品选

(1)、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2)、《稻草人》是2008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叶圣陶。有一个老妇人,她的田里有个稻草人,稻草人为她看守稻田。可是,蛾子在叶子上面下了子。老妇人没看到叶子卷起来了。肉虫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给老夫人警告,可妇夫人不知道。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自己又不能帮他们,就伤心的倒下了。《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3)、到了岔路口,我凝望着路牌,果然是扬州,此外,还有上海、无锡等等,数条路,通往数个未知的前方,好像未卜,好像迷茫,但我凝望着“泰州”两个白色的字,我知道,无论哪一条路,都是新时代的青年正在追寻的梦想,都是光明的未来。

(4)、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象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个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她以前哪里笑过呢?(这个过渡语厉害,一下子把老太太的所有不幸都能牵引出来)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她想起来就哭,眼睛到现在还红着;而且成了毛病,动不动就流泪。她只有一个儿子,娘儿两个费苦力种这块田,足足有三年,才勉强把她丈夫的丧葬费还清。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她当时昏过去了,后来就落了个心痛的毛病,常常犯。这回只剩她一个人了,老了,没有气力,还得用力耕种,又挨了三年,总算把儿子的丧葬费也还清了。可是接着两年闹水,稻子都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她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象个风干的桔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夫死、儿死、还债、劳作,贫病交加又遇天灾,实在是雪上加霜)可是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象是能丰收似的。所以稻草人替她高兴。想来到收割的那一天,她看见收的稻博又大又饱满,这都是她自己的,总算没有白受累,脸上的皱纹一定会散开,露出安慰的满意的笑容吧。如果真有这一笑,在稻草人看来,那就比星星月亮的笑更可爱,更可珍贵,因为他爱他的主人。(故事陡然转折,一幅丰收图景摆在眼前,多么美好的事情,主人终于苦尽甜来)

(5)、高速公路笔直地向前延伸,一个个蓝色的限速牌从面前闪过,我发着呆,看着氤氲的雾气攀上车窗。

(6)、现代学生的功课,有些是从前读书人所不做的,如博物、理化、图画、音乐之类。其他的功课,就实质说,虽然就是从前读书人学的那一些,可是书籍不必再用从前人的本子了。一部历史教本就可以摄取历代史籍的大概,经籍子籍的要旨,这自然指编撰得好的而言。现在有没有这样好的教本,那是另一问题。试问为什么要这么办?为的是从前书籍浩如烟海,现代的学生要做的功课多,没有时间一一去读它。为的是现代切用的一些实质,分散在潜藏在各种书籍里,让学生淘金似的去淘,也许淘不着,也许只淘着了一点儿。尤其为的是从前的书籍,在现代人看来,有许多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先秦古籍更有脱简错简,传抄致误,清代学者校勘的贡献虽然极大,但是否完全恢复了各书的原样,谁也不敢说定。现代学生不能也不应个个劳费精力在训诂校勘上边,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为实质的吸收着想,可以干脆说一句,现代学生不必读从前的书。只要历史教本跟其他学生用书编撰得好,教师和帮助学生的一些人们又指导得法,学生就可以一辈子不读《论语》《庄子》,却能知道孔子、庄子的学说;一辈子不读《史记》《汉书》,却能明晓古代的史迹。

(7)、练就今天的武艺,打赢明天的擂台。多日的苦练终于迎来了检验的机会。鉴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班级之间比拼的舞台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通过上传视频至钉钉平台,各班同学们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8)、其是被叶圣陶自身多方面不凡成就的“遮蔽”;其源于叶圣陶教育著作风格和体式的“遮蔽”;其也是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一点,是囿于历史条件的时代的“遮蔽”。

(9)、比喻新奇,印象深刻:书中采用了很多形象鲜明的比喻和小故事,来阐明对学生们来讲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的一些读写知识。

(10)、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11)、可是,有些书籍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你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譬如《诗经》,就不能专取其实质,翻为现代语言,让学生读“白话诗经”。翻译并不是不能做,并且已经有人做过,但到底是另外一回事;真正读《诗经》,还得直接读“关关雎鸠”。又如《史记》,作为历史书,尽可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但是它同时又是文学作品,作为文学作品,就不能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从这类书里知道了楚汉相争的史迹,并不等于读了《项羽本纪》。我想,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理由应该在这一点上。

(12)、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

(13)、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14)、《稻草人》,商务印书馆1923年11月版。

(15)、我在众人的热闹中也只有尴尬而无奈地一笑。只是果不其然,我被老陈邀请去办公室喝茶。

(16)、《倪焕之》是叶圣陶一九二八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到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五卅”这些规模壮阔的运动曾经给予当时知识青年的巨大影响

(17)、往后的数学课,我依旧我行我素。虽然没有了小说的陪伴,脑海中留有深刻印象的句子却还反反复复地浮现。

(18)、假如现在我手头有一本《倪焕之》,我会毫犹豫地把它再读一遍。

(19)、他当过教育部长,日理万机,奉献人民,奉献社会!

(20)、      《爬山虎的脚》(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冀教版、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叶圣陶。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3、叶圣陶的代表作品是

(1)、老实说,现如今,叶老这样的人,的確是少了。

(2)、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3)、不到几天,在稻田里,蛾下的子变成的肉虫,到处都是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稻草人听见他们咬嚼稻叶的声音,也看见他们越吃越馋的嘴脸。渐渐地,一大片浓绿的稻全不见了,只剩下光秆儿。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禁不住低头哭了。

(4)、基督教里的人说,人是上帝亲手造的。且不问这句话对不对,咱们可以套一句说,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很生动的肖像描写,骨架子、肌肉皮肤、帽子、脸、手,这么细致的描写,却忽略了五官,因为它是稻草人,这种写法才最真实)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5)、又起雾了,白茫茫一片。云霭都看不见了,公路旁就像是万丈悬岸。远处一线金光,一点纯白,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也许是层叠的雪峰,也许是铺陈开来的江线,也许,是那一轮破开了迷雾,毅然升起的太阳。

(6)、《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

(7)、这时候天气很凉了,又是在夜间的田野里,冷风吹得稻草人直打哆嗦;只因为他正在哭,没觉得。忽然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他吃了一惊,才觉得身上非常冷。(第二个人物出现,带出第二个故事,此时,单线的故事结构开始变成两条线,那条焦灼的暂时放下,开始了另一个故事)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他为了尽责任,而且行动不由自主,虽然冷,也只好站在那里。他看那个女人,原来是一个渔妇。田地的前面是一条河,那渔妇的船就停在河边,舱里露出一丝微弱的火光。她那时正在把撑起的鱼罾放到河底;鱼罾沉下去,她坐在岸上,等过一会儿把它拉起来。

(8)、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静静地从忙碌的中流逝了。直到中考结束收到成绩,我也没弄清楚老陈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留下那些语句的。但我感谢,感谢他用这样一种方式让我重新拾起曾被我丢弃的数字,让我在一年后的那个盛夏考上了重点高中,在更高的平台上继续追寻我的文学梦。

(9)、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李大钊的散文《新的!旧的!》。文中所描写的北京道路,既是写实,也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种隐喻。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同样也体现在“路”上。请你围绕这一话题,结合自己所熟悉的事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10)、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11)、每个章节依次读下来,孩子不会觉得累,反而兴趣盎然。

(12)、但每天下午擦黑板时,那小小的一角上总留着不同的语句。有时是诗句,有时是名言,有时是我不曾见过却第一眼就令我惊艳的长句。

(13)、又其次要说的,在这三个湖边上走走,到处都显得整洁。花草栽得整齐,树木经过修剪,大道小道全扫得干干净净,在最容易忽略的犄角里或者屋背后也没有一点儿垃圾。这不只是三个湖边这样,可以说哪儿都一样。北京的中山公园、北海公园不是这样吗?撇开园林、风景区不说,咱们所到的地方虽然不一定栽花草,种树木,不是也都干干净净,叫你剥个橘子吃也不好意思把橘皮随便往地上扔吗?就一方面看,整洁是普遍现象,不足为奇。就另一方面看,可就大大值得注意。做到那样整洁决不是少数几个人的事儿。固然,管事的人如栽花的,修树的,扫地的,他们的勤劳不能缺少,整洁是他们的功绩。可是,保持他们的功绩,不让他们的功绩一会儿改了样,那就大家有份,凡是在那里、到那里的人都有份。你栽得整齐,我随便乱踩,不就改了样吗?你扫得干净,我磕瓜子乱吐瓜子皮,不就改了样吗?必须大家不那么乱来,才能保持经常的整洁。解放以来属于移风易俗的事项很不少,我想,这该是其中的一项。回想过去时代,凡是游览地方、公共场所,往往一片凌乱,一团肮脏,那种情形永远过去了,咱们从“爱护公共财物”的公德出发,已经养成了到哪儿都保持整洁的习惯。

(14)、《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15)、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16)、笔记大概该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碎屑的摘录;一部分是完整的心得——说得堂皇一点,就是“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

(17)、《藕与莼菜》(短篇小说)1997(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

(18)、《存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0年8月版。童话:

(19)、我像往常一样,在同学们都离开后完成老陈布置下的任务:擦黑板。暗绿色的黑板上是复杂的解题过程,像刻板的代码,一板一眼地按照顺序排列着。它不像文学,是自由的,落笔成文,笔尖下跳跃着心中的所思所想。这可能是我爱文学胜过数学的原因之一吧。

(20)、现在谈谈这回游览的印象。  出玄武门,走了一段堤岸,在岸左边上小划子。那是上午九点光景,一带城墙受着晴光,在湖面和蓝天之间划一道界限。我忽然想起四十多年前头一次游西湖,那时候杭州靠西湖的城墙还没拆,在西湖里朝东看,正像在玄武湖里朝西看一样,一带城墙分开湖和天。当初筑城墙当然为的防御,可是就靠城的湖来说,城墙好比园林里的回廊,起掩蔽的作用。回廊那一边的种种好景致,亭台楼馆,花坞假山,游人全看过了,从回廊的月洞门走出来,瞧见前面别有一番境界,禁不住喊一声“妙”,游兴益发旺盛起来。再就回廊这一边说,把这一边、那一边的景致合在一起儿看也许太繁复了,有一道回廊隔着,让一部分景致留在想像之中,才见得繁简适当,可以从容应接。这是园林里回廊的妙用。湖边的城墙几乎跟回廊完全相仿。所以西湖边的城墙要是不拆,游人无论从湖上看东岸或是从城里出来看湖上,就会感觉另外一种味道,跟现在感觉的大不相同。我也不是说西湖边的城墙拆坏了。湖滨一并排是第一公园至第六公园,公园东面隔着马路,一带相当齐整的市房,这看起来虽然繁复些儿,可是照构图的道理说,还成个整体,不致流于琐碎,因而并不伤美。再说,成个整体也就起回廊的作用。然而玄武湖边的城墙,要是有人主张把它拆了,我就不赞成。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城墙的线条,那城墙的色泽,跟玄武湖的湖光、紫金山复舟山的山色配合在一起,非常调和,看来挺舒服,换个样儿就不够味儿了。

4、叶圣陶的经典作品有什么

(1)、我渴死了!”孩子竟大声哭起来。在空旷的夜间的田野里,这哭声显得格外凄惨。(病孩子渴望被母亲陪伴,渴望喝一口茶,这么低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

(2)、文字认识+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这是一套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没兴趣、学不会、学不透的书籍,包括孩子应该掌握的语文素养。

(3)、●散文欣赏丨贾平凹《活得有趣,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4)、《未厌居习作》,上海开明书局1935年12月版。

(5)、湖上那些旧游之地都去看看,像学生温习旧课似的。最感觉舒坦的是苏堤。堤岸正在加宽,拿挖起来的泥壅一点儿在那儿,巩固沿岸的树根。树栽成四行,每边两行,是柳树、槐树、法国梧桐之类,中间一条宽阔的马路。妙在四行树接叶交柯,把苏堤笼成一条绿荫掩盖的巷子,掩盖而绝不叫人觉得气闷,外湖和里湖从错落有致的枝叶间望去,似乎时时在变换样儿。在这条绿荫的巷子里骑自行车该是一种愉快。散步当然也挺合适,不论是独个儿、少数几个人还是成群结队。以前好多回经过苏堤,似乎都不如这一回,这一回所以觉得好,就在乎树补齐了而且长大了。  灵隐也去了。四十多年前头一回到灵隐就觉得那里可爱,以后每到一回杭州总得去灵隐,一直保持着对那里的好感。一进山门就望见对面的飞来峰,走到峰下向右拐弯,通过春淙亭,佳境就在眼前展开。左边是飞来峰的侧面,不说那些就山石雕成的佛像,就连那山石的凹凸、俯仰、向背,也似乎全是名手雕出来的。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又给山石添上点缀。沿峰脚是一道泉流,从西往东,水大时候急急忙忙,水小时候从从容容,泉声就有宏细疾徐的分别。道跟泉流平行。道左边先是壑雷亭,后是冷泉亭,在亭子里坐,抬头可以看飞来峰,低头可以看冷泉。道右边是灵隐寺的围墙,淡黄颜色。道上多的是大树,又大又高,说“参天”当然嫌夸张,可真做到了“荫天蔽日”。暑天到那里,不用说,顿觉清凉,就是旁的时候去,也会感觉“身在画图中”,自己跟周围的环境融和一气,挺心旷神怡的。灵隐的可爱,我以为就在这个地方。道上走走,亭子里坐坐,看看山石,听听泉声,够了,享受了灵隐了。寺里头去不去,那倒无关紧要。

(6)、稻草人正在想的时候,一个小蛾飞来,是灰褐色的小蛾。他立刻认出那小蛾是稻子的仇敌,也就是主人的仇敌。(故事一波三折,发现敌情)从他的职务想,从他对主人的感情想,都必须把那小蛾赶跑了才是。于是他手里的扇子摇动起来。可是扇子的风很有限,不能够叫小蛾害怕。那小蛾飞了一会儿,落在一片稻叶上,简直象不觉得稻草人在那里驱逐似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可是他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想往前移动半步也做不到:扇子尽管扇动,那小蛾却依旧稳稳地歇着。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象刀割一样。但是那小蛾是歇定了,不管怎么赶,他就是不动。(稻草人尽职尽责,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用,他只是个卑微的稻草人,既不能动又不能喊)

(7)、这篇文章以“出发”为题,用从家乡赶往江苏泰州参加作文大赛的路程为线索,写了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看似流水般平实的记录,却暗含着耐人寻味的深意。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展现了我们国家的车辆、道路等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即便只是客观的叙述,也会让人印象深刻。此外,文中的“道路”似乎还隐含着对自己未来之路的某些悬想与设计,这个主旨的表达同样十分含蓄,将自己理想的远方与脚下的道路融合在一起,显得很有张力。相比之下,有些地方对于祖国的赞歌显得过于直白,就少了点味道。本文荣获一等奖。

(8)、短篇小说集《隔膜》,是叶圣陶先生早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初版于十二年(1923年)三月,是“文学研究会丛书”的一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笔者收藏的是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的“国难后第一版”。

(9)、      《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朗读人是卫东。

(10)、20世纪中国社会风云激荡,波澜壮阔。叶圣陶积极投身时代洪流,以深厚的国学根底、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的教育理念,躬身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0余载。

(11)、《苏州园林》(现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及苏教版初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二十一课,有删改)

(12)、一种非常悲伤的声音从她的嘴里发出来,微弱,断断续续,只有听惯了夜间一切细小声音的稻草人才听得出。那声音是说:“我不是一条牛,也不是一口猪,怎么能让你随便卖给人家!我要跑,不能等着你明天真卖给人家。你有一点儿钱,不是赌两场输了就是喝几天黄汤花了,管什么!你为什么一定要逼我?……只有死,除了死没路!死了,到地下找我的孩子去吧!”这些话又哪里成话呢,哭得抽抽嗒嗒的,声音都被搅乱了。(短短几句话,把人物身世交代得非常明白,她有多少悲惨故事,这里,小编不说,您跟孩子一起数数吧)

(13)、《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月版。

(14)、《倪焕之》:是现代作家叶圣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28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

(15)、《读和写》的作者是近代语文教育家沐绍良先生。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在民国年间引起轰动,连续印行数十版。

(16)、其次要说的,三个湖上都建立了疗养院——工人疗养院或者机关干部疗养院。玄武湖的翠洲有一所工人疗养院,太湖、西湖边上到底有几所疗养院,我也说不清。我只访问了太湖边中犊山的工人疗养院。在从前,卖力气淌汗水的工人哪有疗养的份儿?害了病还不是咬紧牙关带病做活,直到真个挣扎不了,跟工作、生命一齐分手?至于休养,那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儿,休养等于放下手里的活闲着,放下手里的活闲着,不是连吃不饱肚子的一口饭也没有着落了吗?只有现在这时代,人民当了家,知道珍爱创造种种财富的伙伴,才要他们疗养,而且在风景挺好、气候挺适宜的所在给他们建立疗养院所。以前人有句诗道,“天下名山僧占多”。咱们可以套用这一句的意思说,目前虽然还没做到,往后一定会做到,凡是风景挺好、气候挺适宜的所在,疗养院全得占。僧占名山该不该,固然是个问题,疗养院占好所在,那可绝对地该。

(17)、童话《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可怜的鲫鱼等等。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在内疚感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与悲剧同眠。鲁迅:“《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18)、书中详细记载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章的具体写作方法。并通过对鲁迅、冰心等名作家的简明评点,以及《红楼梦》《水浒传》《三国志》《复活》等国内外经典名著的评点,对写作中常遇到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意见。

(19)、用目标牵引行动,用辛苦去换成长。活动伊始,各班就为本次朗读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他们提前在班级中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训练,并评选出了“最佳朗读者”。琅琅书声,霎时传遍校园;叶圣陶先生经典,已在学生口中心上。

(20)、《西川集》,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叶圣陶先生入川,本书是叶老入川后出版的唯一随笔集,1945 年1月重庆文光书店出版。书内收入作者在1944年一年中所写的随笔小品。书名《西川集》,取写作地点而言。

5、叶圣陶的经典作品一粒种子

(1)、相信这套书会让孩子打心底里真正爱上语文,爱上写作。

(2)、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我把黑板上的句子抄写下来,并且认真地听老陈的数学课。他的课永远是最后一节,我仔细地看他手中的粉笔跳跃在黑板上,留下一个个白色的符号。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我一秒也不敢分心,生怕漏下了什么,错过老陈留下语句的瞬间。

(4)、学校国文教室的黑板上常常写着如下一类的粉笔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学生看了,就抄在笔记簿上。

(5)、渔妇不能多管孩子,又上岸去拉她的罾。好久好久,舱里没有声音了,她的罾也不知又空了几回,才得着一条鲫鱼,有七八寸长。这是头一次收获,她很小心地把鱼从罾里取出来,放在一个木桶里,接着又把罾放下去。这个盛鱼的木桶就在稻草人的脚旁边。

(6)、书籍名、作者名、作者时代、书籍卷数,不能不说是一种知识。可是,学生得到了这种知识有什么受用,咱们不妨想一想。参与考试,如果遇到这一类的测验题目,就可以毫不迟疑地答上去,取得极限的分数,这是一种受用。还有呢?似乎没有了。在跟人家谈话的当儿,如果人家问你“什么叫‘四史’?”你回答得出就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你的脸上自然也会有一副踌躇满志的神色,可惜实际上谈话时候把这种问题作话题的并不多。

(7)、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8)、     《记金华的双龙洞》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9)、写文学的记事文,必须捉住特色、舍弃其余,任读者自己补足。

(10)、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1)、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他是江苏省苏州市人,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12)、《西川集》:本书是叶老入川后出版的唯一随笔集,1945年1月重庆文光书店出版。书内收入作者在1944年一年中所写的随笔小品。

(13)、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14)、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15)、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16)、老陈的办公桌靠窗,恰能滨州的春夏秋冬。不知何时,窗口上面筑起了一只鸟窝,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歌声,倒像一首交响乐。

(17)、●散文欣赏|毕淑敏《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

(18)、《稻草人》: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19)、那女人沉默着站了一会儿,身子往前探了几探。稻草人知道可怕的时候到了,手里的扇子拍得更响。可是她并没跳,又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20)、《荷花》(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课文)

(1)、我擦黑板的右下角,我稍稍一愣。那里写着一行小小的粉笔字,若不仔细看,会将它同上方的代数式融为一体。我一字一句地读着:

(2)、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3)、“嗖一一”我惘然地抬起头,方才还在老陈手中的一截粉笔稳稳落在我那本“一尘不染”的数学课本上。老陈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他身后是写得满满当当的黑板,一条接一条的公式和扭曲的三角形让我再次意识到:这是数学课。

(4)、《古代英雄的石像》:在叶圣陶的《稻草人》英文版(TheScarecrown)叶圣陶序中,说“《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东西同中国读者见面以来,很有些老师和同学为了它写信来。他们依据各自的看法,问我故事的意思是否如他们所言。

(5)、《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6)、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7)、还有一点,如朱自清先生在这本《经典常谈》的序文里说的,“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一些古书,培育着咱们的祖先,咱们跟祖先是一脉相承的,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无本。若讲实用,似乎是没有,有实用的东西都收纳在各种学科里了;可是有无用之用。这可以打个比方,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嵋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石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可是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扩大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的无用之用。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这是一个理由。

(8)、《倪焕之》是现代作家叶圣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28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

(9)、《叶圣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

(10)、刘薰宇(1896-1967),贵州贵阳人,现代数学家,教学教育家、出版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归阳中学校长,贵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后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负责全面审定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并亲自参与编写。出版有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和科普读物《数学的园地》《数学趣味》《马先生谈算学》等。

(11)、这是当然的,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只有稻草人知道得最清楚,也知道得最多。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把夜间描述的太美了,有没有孩子们不想睡觉,想去田野里看星星点灯,听露水唱歌呢?别急,这只是故事的外围)

(12)、《倪焕之》是叶圣陶在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的早期白话小说之一。倪焕之即小说的主人公。倪焕之的身上有叶圣陶的影子。主要述说了一个抱有理想青年,在寻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的许多事情,包括爱情,但最后梦想破灭,他也死了。

(13)、叶圣陶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并写出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和文章,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14)、窗外,微风的轻抚着银杏,燥热的空气充满着夏日的气息。老陈在讲台上忘我地讲三角函数,我在台下忘我地读小说。

(15)、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

(16)、文字浅显,故事性强:采用故事体的表达方式,学生们很容易就会被其情节吸引,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浅入深出,寓教于乐。

(17)、第二天早晨,农人从河岸经过,发现河里有死尸,消息立刻传出去。左近的男男女女都跑来看。嘈杂的人声惊醒了酣睡的渔妇,她看那木桶里的鲫鱼,已经僵僵地死了。她提了木桶走回船舱;病孩子醒了,脸显得更瘦了,咳嗽也更加厉害。那老农妇也随着大家到河边来看:走过自己的稻田,顺便看了一眼。没想到,几天工夫,完了,稻叶稻穗都没有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秆儿,她急得跺脚,捶胸,放声大哭。大家跑过来问,劝她,看见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一个接一个悲剧在黑夜上演,这些悲剧都发生在作者年轻时候的那个旧时代。作为不能说不能动的稻草人倒下去了,接着站起来的是作者这样有血性的有识之士,他们用文字在唤醒世界。黑夜过去,光明到了。他们直面千疮百孔的世界,著述育人,这是最可敬仰的师者)

(18)、写议论文,在于发挥自己的主张,批评他人意见,以使人承认自己观点为目的写出的文字。

(19)、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20)、做人要做叶老这样的人,多少年后,人们依然对他念念不忘。

(1)、《火灾》,商务印书馆 1923年11月版。

(2)、《四三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8月版。

(3)、●经典散文:池莉《阅读,让生命高贵而优雅》

(4)、那一年间,我在那块黑板上擦去的每一个字都没有消失。它们在我的本子上,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创作中。它们化作一个个白色的音符,以黑板为纸,交织成一曲少年的交响乐,奏响我青春的乐章。

(5)、《文话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丏尊合著)

(6)、出发,理当出发。脚下的路,是祖国铺的路;路旁的山,是祖国孕育的山;山旁的水,京杭大运河最南的一段,邗江,是祖国凿开的南北的动脉;而我,是祖国哺育的新时代的花骨朵。我以笔为剑,将要奔赴的,是建设未来中国的前线;心中所怀的,是年轻的小我的梦,也是祖国大地上大家的梦。

(7)、他爽朗且熟悉的笑声让我不禁一颤,思绪更由之飞回到那个盛夏,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少年时代。

(8)、本套书中《文章作法》的作者夏丏尊(1886-1946),名铸,字勉旃,后改字丏尊,号闷庵。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曾担任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创办了《中学生》杂志,由叶圣陶先生任主编。这本杂志在中国语文教学方面,下力尤深,成果卓著,被几代中学生视为良师益友,在文化界、教育界和出版界有口皆碑。

(9)、这儿要注意,“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万不宜忽略“学生”两字跟一个“些”字。说“学生”,就是说不是专家,其读法不该跟专家的一样(大学里专门研究古书的学生当然不在此限)。说“些”,就是说分量不能多,就是从前读书人常读的一些书籍也不必全读。就阅读的本子说,最好辑录训诂校勘方面简明而可靠的定论,让学生展卷了然,不必在一大堆参考书里自己去摸索。就阅读的范围说,最好根据前边说的两个理由来选定,只要精,不妨小,只要达到让学生见识一番这么个意思就成。这本《经典常谈》的序文里说:“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现代学生要读些古书,急切需用这样的读本。口口声声嚷着学生应该读古书的先生们,似乎最适宜负起责任来,编撰这样的读本。可是他们不干,只是“读书啊!读书啊!”地直嚷;学生实在没法接触古书,他们就把罪名加在学生头上,“你们自己不要好,不爱读书,叫我有什么办法?”我真不懂得他们的所以然。

(10)、《春宴琐谭》是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叶圣陶第一部白话小说。

(11)、因此,只要我们给予孩子好的引导,他们就可以学得越来越起劲,越来越兴致勃勃。 这套《给孩子的语文三书》趣味纷呈,故事迭出,绝对是一套难得的适合孩子阅读的语文课外读物。

(12)、《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

(13)、《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14)、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保圣寺西侧),坐落在保圣寺西,与寺院仅一墙之隔。

(15)、直到那一天,让我早已设计好线路的人生帆船彻底偏了航。

(16)、《倪焕之》是叶圣陶在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的早期白话小说之一。倪焕之即小说的主人公。倪焕之的身上有叶圣陶的影子。主要述说了一个抱有理想青年,在寻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的许多事情,包括爱情,但最后梦想破灭,他也死了。

(17)、《倪焕之》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18)、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19)、《春宴琐谭》:是1958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中国的汉字是象形字,构造复杂,难学难写。如果孩子能用一种轻松的眼光看它,就会觉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了。这本书让孩子认识汉字、了解汉字、喜欢汉字,耳目一新。

(1)、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外去找寻。他从来不嫌烦,象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象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用儿童熟悉的狗和牛来对比稻草人,以牛的“躺”对比稻草人的“站”,以狗的“动”对比稻草人的“静”。只是,小编觉得,此处用“卧”是否比“躺”更准确呢?)

(2)、这回望太湖,在无锡鼋头渚,又在鼋头渚附近的湖面上打了个转,坐的小汽轮。鼋头渚在太湖的北边,是突出湖面的一些岩石,布置着曲径磴道,回廊荷池,丛林花圃,亭榭楼馆,还有两座小小的僧院。整个鼋头渚就是个园林,可是比一般园林自然得多,何况又有浩渺无际的太湖做它的前景。在沿湖的石上坐下,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仿佛觉得这就是所谓静趣。南望马迹山,只像山水画上用不太淡的墨水涂上的一抹。我小时候,苏州城里卖芋头的往往喊“马迹山芋艿”。抗日战争时期,马迹山是游击队的根据地。向来说太湖七十二峰,据说实际不止此数。多数山峰比马迹山更淡,像是画家蘸着淡墨水在纸面上带这么一笔而已。至于我从前到过的满山果园的东山,石势雄奇的西山,都在湖的南半部,全不见一丝影儿。太湖上渔民很多,可是湖面太宽阔了,渔船并不多见,只见鼋头渚的左前方停着五六只。风轻轻地吹动桅杆上的绳索,此外别无动静。大概这不是适宜打鱼的时候。太阳渐渐升高,照得湖面一片银亮。碧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若有若无的薄云。要是天气不好,风急浪涌,就会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色。从前人描写洞庭湖、鄱阳湖,往往就不同的气候、时令着笔,反映出外界现象跟主观情绪的关系。画家也一样,风雨晦明,云霞出没,都要研空那光和影的变化,凭画笔描绘下来,从这里头就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在太湖边作较长时期的流连,即使不写什么文章,不画什么画,精神上一定会得到若干无形的补益。可惜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能有两三个钟头的勾留。  刚看过太湖,再来看西湖,就有这么个感觉,西湖不免小了些儿,什么东西都挨得近了些儿。从这一边看那一边,岸滩,房屋,林木,全都清清楚楚,没有太湖那种开阔浩渺的感觉。除了湖东岸没有山,三面的山全像是直站到湖边,又没有衬托在背后的远山。于是来了总的印象:西湖仿佛是盆景,换句话说,有点儿小摆设的味道。这不是给西湖下贬辞,只是直说这回的感觉罢了。而且盆景也不坏,只要布局得宜。再说,从稍微远一点儿的地点看全局,才觉得像个盆景,要是身在湖上或是湖边的某一个所在,咱们就成了盆景里的小泥人儿,也就没有像个盆景的感觉了。

(3)、《倪焕之》: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4)、这些句子,我看得懂。是在告诉我,如今正年少,坚持与骄傲谁都不能少。

(5)、特别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出于免费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909603323@qq.com,核实后立即删除。

(6)、泰州要到了,我虽到了,但脚下的路似乎才刚刚开始。

(7)、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8)、老妇人到田里来了。她弯着腰,看看田里的水正合适,不必再从河里车水进来,又看看她手种的稻子,全很壮实;摸摸稻穗,沉甸甸的。再看看那稻草人,帽子依旧戴得很正;扇子依旧拿在手里,摇动着,发出啪啪的声音;并且依旧站得很好,直挺挺的,位置没有动,样子也跟以前一模一样。她看一切事情都很好,就走上田岸,预备回家去搓草绳。(一切都上很美好的样子,但是,隐患却在眼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