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的一首诗精选句子98句

木心的诗怎么样

1、木心写的诗歌

(1)、两缕头发垂在额前,一身古远的芹香——这分明是古时候的大家闺秀啊,应了上一行《诗三百》的典故了。

(2)、(其三)己丑春余导学武林贡院登坛敷说出入从众羡优孟优旃之犹得寓言余则沧浪清浊不及缨足雪夜闭户守灯咕嚅此心耿耿欲何之谢家屐痕懒寻思钱塘有潮不闻声雷峰无塔何题诗大我小我皆是我文痴武痴一样痴龙吟虎嘯草堂外骚人冷暖各自知

(3)、谈到他的缺点时,他便紧紧搂住那缺点,一脸憨厚的笑——缺点是他的宠物。

(4)、不过,要是木心突然陷入冥想,又一定会让巴黎命妇吃不消的。比如“从清晨六点起/连续学习到傍晚/发觉我的左手/怜悯地握了握右手”(《云雀叫了一整天·卡夫卡的旧笔记》)。但博尔赫斯一定会开心得手舞足蹈。“一从没有反面的正面来/另一来自没有正面的反面”(《西班牙三棵树·剑桥怀博尔赫斯》),彼此惊喜万分地相遇在交叉小径花园。

(5)、(5):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木心

(6)、“哪有你这样你”——哪有“诗”这样“诗”!

(7)、在极短的篇幅中,以对比的悖论,制造一种诗性的张力,戏剧性,是木心的擅长。在一些较长的格言中,他也设法让这种张力、戏剧性保持着。

(8)、先看题目:旷野一棵树。主词是树,前面两个修饰词,旷野、一棵。大家知道旷野是空旷的原野之意,这明确了树的空间环境。树不在山上、也不在水湄,是在广袤的空旷的原野。一棵是数量词,明确了在这个时空环境里树只有一棵,不是许多。一是少、是孤、是独的含义。诗人一笔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画,一幅荒凉孤寂的画:旷野一棵树。

(9)、先生的这句话,“你再不来,我就要下雪了。”

(10)、将这样的悲怆推至激越有如钱塘江大潮滔滔而来的,是《西班牙三棵树》第三辑中的十九章无标题奏鸣。此处仅择一章,便可窥知全豹:

(11)、他出身在浙江乌镇首富之家,大作家茅盾是他的舅舅。1948年上海美专毕业后任教,同他的老师林风眠一样,喜欢用中国水墨写意山水,视角构图则完全是西画的方式。但林老师画风更浓丽,木心呢更冷淡朴素些,画风介于象和相象之间。△木心画作

(12)、最后,要说明一点,说木心是诗性思维,不等于说他就没有逻辑思维。诗性思维中亦包含逻辑,它是对逻辑的超越,而非逻辑的反面。

(13)、何为现代诗,或未来的诗,大诗人纪弦有一段话的意思,虽有偏颇,但不无启发:古人是用诗的形式写散文,今人是用散文的形式来写诗。诗,发展至后现代的今天,早已不只是那种分行的抒情,不用拘于固定的框架,每个人都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诗的形式,诗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反抒情写作,智性写作,反讽写作,黑色幽默写作等等,只要给予读者瞬间的一个诗性空间的启发,皆可称为诗。这将是又一个呼唤诗歌大师的时代。

(14)、晚安,丑陋妩媚之极,怎会这样快乐,怎会这样快乐的呢?克尔凯郭尔看了又得举枪自杀一

(15)、陈丹青将当年的听课笔记,整理成厚厚的两册《文学回忆录》,严格说,这不是一本著作,是木心先生讲课的记录,或者说讲义,上下两册,50万字。对于阅读者来说,这是木心解读文学的方式。不是对世界的反抗,而是精神的升华。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木心作为文学的布道者,他有自己的追求,有所不为,在时代的喧嚣中逆流而上,寂寞的眼神中,看穿了千年的繁华。就像一部介绍木心的专题片中,他形单影只在雪地里前行的背影,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16)、木心的这些句子,并不是对这些文学史上的著名“主义”的概念提炼,如果那样做也没有多大意思。他只是巧妙地从自己的独特理解中寻到一个角度,轻骑突入这些“主义”的核心地带,但并不说明什么,只是提示读者“此中有真意”,让读者们各自去悟。

(17)、木心在采访录里提及的自己十四岁写的诗歌,仿佛少男少女的初恋一般纯情,那是号称童心诗人的顾城努力一辈子都不曾写出来的。顾城说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但没有发现同时又给了他黑色的心。顾城寻找光明,最后却坠落在心的黑暗里。这在木心是有所不为的。木心天然具有一颗玲珑剔透的诗人之心,有如婴儿般的济慈。但又比济慈更老成济慈的诗作是全然的复返婴儿状态,木心的纯真却具有与生俱来般的沉思品质,并且有如少年人遗精一样的自然而然。

(18)、20世纪中国画家中,画作第一个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美国耶鲁大学也收藏有他的33幅水墨画。△木心美术馆

(19)、这首不算长的诗篇,却似一股深流的静水瞬间冲开你的心门,让你心底涌起无限柔情,眼前划过一幅幅写满岁月流金的镜头,这些慢镜头会引领你在某种回味中,一点点寻找自己的精神原乡。开篇的“记得早先少年时”把记忆拉回故乡拉回童年我们中国人常有“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之说,许多人的人生选择都是从少年起步的。而在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人生里,都会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叫回忆,甚至许多人觉得,就连月亮也是少时故乡的月亮最美最明。

(20)、从前的人,多认真 。认真勾引,认真失身,峰回路转地颓废。△木心作品

2、木心的一首诗

(1)、(2):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木心 《云雀叫了一整天》

(2)、直至今日,我们对木心仍是保持着警惕的崇拜,大陆文化界对他几乎噤声,这是源于他的陌生,还是我们的无知?大陆评论家们不熟悉他的腔调,把他的曲高和寡误以为是“木心的尴尬”,认为高不成低不就,既不能对现有的文化人产生影响,也不能使没有文化的人对他发生兴趣。

(3)、读木心是近年的事。媒体吊足了读者胃口,木心系列著作才横空出世。不错,只有他配用这个词:横空出世。他的散文、小说最先得到读者认可,然后,出版社一本一本出木心诗歌了。可能木心自己也是看好自己的诗歌的,恐怕他,更喜欢,不,更愿意自己的诗人身份被读者广泛接受。

(4)、诗的语言是自然的,朴素的,是很节制的表达,时空是穿梭于莎士比亚与去西西里,巴勒莫,罗马的火车,火车里深情的念诗,轻轻的赞赏,那一点头分明是一种懂的默契,一种和谐交流,构建了一个假想的美好现实。是真?是幻?还是错综复杂的思绪呢?以上供参考。

(5)、对于越来越心不由己的快节奏生活,越来越不堪重负的压力山大,从前的慢生活更令人向往。那种慢,不是懒散不作为,不是了无情趣百无聊赖,不是逃避现实萎靡不振。从前那种慢,渗入一种人性深处非常可贵的东西: 质朴,实诚,浪漫,耐心,果断,更不失做人的责任与担当。

(6)、因此,他的表述有时会显得逻辑不够严谨(尤其是在讲学的时候),中间的因与果的层层关系,许多被省略了。诗歌和短句自不必说,即便长篇的散文,也常常如此,比如那篇意识流散文《哥伦比亚的倒影》,思维就很跳跃,A与D之间的B与C的内容,木心常常省略了没有明说。如果要像学术性写作那样,为了逻辑上的严密,而将所有内容都一一讲清楚,这篇文章可能得写成一本书,那样就举重若重了,那是木心所不为的。

(7)、超现实主义,这样地能超,超掉“主义”行不行呢。

(8)、这两段都显然属于标准的格言诗,有着精警的语言,哲学的意味,启示的空间。“如果‘顿悟’不置于‘渐悟’中,顿悟之后恐有顿迷来”这一段,纯粹的东方人写不出来,纯粹的西方人也写不出来,只有将东西方文化完美地浑溶于一身的大智者,大诗人,方可为之。“顿悟”本为东方特色,禅家甚至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而深受西风熏染的木心,却明察了这种顿悟的不可靠,就如同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有时高喊“看破红尘”一样的不可靠。木心以东西汇于一身的天才的大悟指出,只有渡过逻辑链的“渐悟”,才能抵达真正的“顿悟”。当然,这段格言诗表面指出了东方的不足,实际上也暗示了西方的缺陷,就是他们严密的逻辑链,往往由于缺少顿悟的提升,而迷失于荒原之中。

(9)、如果你谙熟古典音乐的话,会知道在很多曲式中,主题的呈现之前会有一个短小精悍的引子,前四行就起到这个引子的作用了。

(10)、同样看《三生三世》,人家却写了一首歌|《一生一世为爱向海》:为什么会这么写?|《射雕英雄传》:我和顾嘉辉有个“约会”|2016年:猴年尾巴回忆一年写的诗|2017年:狗年尾巴回忆一年来写的诗|《三沙赋》:最应该立在祖国最南端的丰碑|《新婚赋》:最好的年华遇到最美的你!|全国1347个县,他为家乡写出最牛气赋!|一夜10万+,《沙漠骆驼》改编为何这么写?|以梦为马,一年用诗凝固了这些时光碎片|曾是诗宗,人们却背不出他一首诗?|悼亡妻,恋前朝皇帝,你是这样的乾隆?|写了41863首诗,后世连一首都记不住?|为何说主席的《长征》不算标准“七律”?|

(11)、各人,那腿那手臂的韵律纯粹是快乐,快乐的脖子快乐的腰,走过阳台底下,仰面唿哨道声

(12)、我明白了,原来题目也是一句诗,同样省略了主语,全句是“我(诗人)像旷野一棵树”。而且,我“渐老/渐如枯枝”,“晴空下/枝桠纤繁成晕”,诗人的镜头现在切换到旷野的一棵树上。这是用电影里蒙太奇手法,先拍干枯的老人,然后镜头直接切换到树上。对于读者来说是跳跃,但诗人的跳跃,不是无凭无据,空无所依的。前头题目上有树,第二句已经点到枯枝,第四句镜头由“晴空”摇到“枝桠”,显然不突兀,由此及彼,已经水到渠成了。

(13)、慢到你一整天在场院里追蜻蜓,而没有人催促着赶快去上什么特长班。

(14)、我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

(15)、我们请吴晓亮用纸笔把这首诗抄一遍,我们来拍一些他写字的镜头。他连连摆手,说自己从小说蒙语,汉字写得很差。被逼无奈,他还是写了几行,并没有他说的那么不堪,相反,还挺秀气。

(16)、诗的最后一句“他点点头,小声道:我要对她说的。“纵揽全诗不过是十一行,叙述了一个动人的罗马爱情故事,想象空间无限,从佩鲁迦,西西里,巴勒莫到罗马,恋人间美丽恋情可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爱的意义是久远的莎士比亚原意,那就是”爱才是生命,然后生命才能爱。”

(17)、对《素履之往》这个宏大星系的整体认识,我们今天仍力不胜任,暂将之期待于未来的批评大家。但我们今天至少可亲近其中的一些星辰,盘桓游历其中,领略其发光的一些原理,而这,也是一种难得的阅读乐趣。

(18)、木心是天生的诗人,写诗对于木心来说,就像做爱一样的天然,有如射精一般的快乐。这在木心自己叫作,“我纷纷的情欲”。木心的艺术家生涯简单说来就是,嫁给了诗歌,又迎娶了绘画。用木心自己的话来表达,“我选择艺术作为终身大事,是因为这世界很不公平,白痴可以是亿万富翁,疯子可以是一国君主。”艺术是木心的终身大事。木心没有进一步说明的是,既嫁又娶。没有人明白,这个单身汉其实活得多么的有滋有味,既做过新娘,又成为新郎。写诗的每一刻,都是木心的洞房花烛夜。

(19)、意象主义,太太,意象算啥主义,是意象派吧。

(20)、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3、木心 诗

(1)、木心少年时受了文学的启发,向往丰富的人生经历,于是背起行囊,把几十年的人生过得跌宕入戏,所有的跌宕又成了篇章,成了写作题材。一生由文学出发,最后又回到了文学。

(2)、“晴空下/枝桠纤繁成晕”。是画家眼光,天空映衬下,树的纤细繁密的枝桠,形成光晕。晕,这里指光经过枝桠折射而形成的光圈。一个动感的“晕”字,把死板的画面激活。晕,也指头脑发昏,物体旋转,人要跌倒的感觉。所以我们亦可将诗人作年老体弱,头昏眼花的联想。一字多意,使句子极具张力。

(3)、甚至,连从前的月光也很慢,流云也很慢,雨水也很慢……一切都慢得有点闲, 有点懒,慢到可以躺在高高地谷堆旁边,消磨整个黄昏,在睡意朦胧中枕着爷爷的胳膊,看星星眨眼…… 从前的日子很慢很暖,裹在淡淡的烟火里,日日年年 “清早上火车站”,随之勾起的是当时的记忆画面,“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4)、木心确实是有能力的,但是他的水平与鲁迅等大师相比,世人如今对他的追捧和夸奖有些言过其实了。

(5)、但是欣赏他和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从来就不是矛盾。读木心的作品,你就会发现余华的话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在喜爱余华、路遥这些作家的人看来,木心的作品有些无病呻吟,因为这些作家都是一些写实作家,看他们的作品,你能产生人生的思考,对灵魂有所启迪,而木心的作品,初见惊艳,但容易忘却。

(6)、思辨,也能成就一种诗,过去的很长时间,一直存在于我的设想、向往中,但在木心这里,轻易就实现了:

(7)、恍恍惚惚清晰的诀别诗文中的生离死别,多见,生而“诀别”,词语即显寒光。“清晰”对应“恍惚”,是这诀别的镌刻之痕,刻入时光。“诀”在“别”前,恍兮惚兮,“别”在“诀”后,刻骨铭心。

(8)、现代人的失败,就在于不肯牺牲:“来美国十一年半,我眼睁睁看了许多人跌下去——就是不肯牺牲世俗的虚荣心,和生活的实利心。

(9)、随后诗人想起遇见“你”之前的爱。那些爱都是很粗糙的,大风萧萧当中的草莽,每度之合都是仓促的野合——这句就不用解释了吧?——十四行属于展开部。

(10)、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 马 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11)、是的,木心的答案,常常很简单,但是诚实,符合实际。他的答案往往不是出于概念,而是源于自身的经验。比如有人问木心:“什么是通灵?”这是一个非常玄虚的问题,要说清楚并不容易。木心如何回答呢?他说:“窗外的鸟叫了,嘿,我觉得很好听,这就是通灵。”多好的答案,不用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就将一个神秘的东西解释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回答不是概念的,而是直觉和观念的。

(12)、章学林很气愤,他是受延安文艺影响的一代,接受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70年代还做过《华主席和我们心连心》的版画,听到这样的观念当然愤怒。

(13)、慢到你和小伙伴们在月光下追逐嬉戏,藏猫猫踢毽子,而不会被催着赶紧去写作业。

(14)、(1):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 《从前慢》

(15)、“什么是一个木心绘画风景的新元素?是一种情绪和风格,类似于北欧版画那灯火辉煌的空间,是一种辉煌的文艺复兴式作品。毫无疑问,在艺术家的处理材料的严峻条件下(”文革“),木心的景观具有逃亡的光辉性。但也涉及了一位艺术家的感性图像——挽歌——亚历山德拉·芒罗,林肯中心的主要策展人,论起这些山水画作为一种“中国曩昔文化的安魂曲,”这是事实。呈现了中国文艺人士如何借助西洋精神,作为尝试,祭奠过去已经不可逆转的纷繁记忆。”

(16)、木心带着学生,在精神和艺术的世界里做时空的徜徉,行过之处,有情有义。

(17)、前面的诗序,已然激愤如斯,“沧浪清浊,不及缨足,雪夜闭户,守灯咕嚅”。紧接着上场的正文更是呼天抢地,“此心耿耿欲何之”。仅开头一句,便道出一个“翻了脸的爱国主义者”的满腔悲痛。更有“钱塘有潮不闻声,雷峰无塔何题诗”的绝望透顶。最后一句,仿佛长剑劲舞之后的一个收势,“骚人冷暖各自知”。

(18)、据说他以前是乐队吉他手和主唱,音乐底子好,看了几张他玩音乐时的照片,不禁又哇了几句,什么硬汉,就是一个文艺男青年呀。

(19)、仅仅这一段,木心就无法成为沈从文这样纯净的作家,但是他的可爱之处是,他能及时的把场面拉回来,比如在如此廉价的展示了自己的八卦之心后,他忽然神转折一下。

(20)、                                       ——HiltonKramer,《中国囚徒轻振衣冠》

4、木心的诗经典句子

(1)、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标准,那么美,到底是什么呢?每个人都能给出一个看似正确的答案。

(2)、诗歌首句便以急促的三重停顿记得、早先、少年时,将我们带入诗人构造的回忆里。展现出诗歌所隐藏的一个正在回忆呓语的老人。此时带入自身已是一个耄耋老人,再重读这一段,便是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了。这也是现代歌曲所缺失的一部分。歌曲忽略了诗歌节奏本身是和意境连贯的,这种节奏被破坏时,其意境已然开始损失。

(3)、“晴着/蓝着/枯枝才清晰”。晴、蓝、枯枝,都是前面出现过的字眼。写诗其实是忌讳重复用同一字词的,如果达不到特殊的效果,千万别用。木心此句是上文的再度引申与演绎,起着音乐里的小重复、小加强的特效。只有在晴朗的蓝天里,枯枝才会显得清晰。在永恒的历史里,枯枝的意义才会被突显出来。而在其他污浊、黑暗的环境里,人们是注意不到枯枝的。这是诗人的自我评价吗?是,也不是。对诗的理解我们不能太拘泥。

(4)、版画家章学林60年代从浙江美院毕业,1980年来到美国,认识一个叫做木心的漂亮老头。木心写作,写得好,章学林很佩服。后来,章学林却对木心有了不满:“木心老师你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群众观点。”

(5)、“但是我看到他那张50来岁的照片非常非常怪,怪在什么地方呢,那张50岁的照片,你不觉得这个人像坐过牢似的,1978年刚刚从文革中结束苦恼回来的很多作家,难免身子会有点往前驼下去,有点曲髅,难免神情上会有点沮丧,有点失落,有点恐惧,有点担心,有点惶恐、惶惑,但是木心没有,他整个状态你觉得他的精气神很足一样,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

(6)、既虚荣入骨,又实利成癖,算盘打得太精:高雅、低俗两不误,艺术、人生双丰收。生活没有这么便宜的。”

(7)、这里要注意,这个阡陌是指田野间纵横的小路,而《蒹葭》出自的《秦风》也是不见姓名的草野文人,这种土劲儿与上文的“大风萧萧的草莽之爱”,“野合”之类的意象呼应,都很土气,不秀气,不精致。

(8)、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但是事实未必真的如此,但仅用来评价木心的文学语言还是合适,木心的文学语言既古典又现代,极美。而且木心人文艺术修养也很好,字里行间各种知识信手拈来,这一点的确有大师风范。

(9)、读了木心《肉体是一部圣经》,当时我的感觉,一言以蔽之:惊艳。

(10)、木心先生的写作生涯超过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先生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11)、接下来的“目成”是用典,出自《九歌》:忽独与余兮目成。是指情窦初开,眉目传情之时。那这里就很简单了:如果我从认识你的一开始就能预料到,以后我会因你的美而义无反顾,那我可能就会对爱你踯躅犹豫,难以决断——这里也是在形容“你”的美。所以我常说,木心的诗属于老酒装新瓶,只有古人才会这么写,一句一句地强调、加深、反复,现代诗人,尤其是中国80年代以后涌现的诗人是不会这么写的。

(12)、陈丹青说木心“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

(13)、仅就文体而言,读着木心的《诗经演》和十九章,自然而然想起的,是乔伊斯《尤利西斯》的第十四章、第十八章。在第十四章里,乔伊斯使用了古盖尔文、古拉丁文、古英文,又故意模仿了自班扬、笛福到狄更斯、卡莱尔诸家的行文风格。在第十八章里,乔伊斯以通篇不用标点的写法,如江河决堤一般,将布卢姆太太摩莉的内心独白滔滔不绝地一泻千里。这几乎就是木心的《诗经演》和十九章的所作所为。顺便说一句,为什么是十九章而不是十八章或二十章?那应该是木心有意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遥相对称。这与乔伊斯模仿英语写作史上的诸家风格,异曲同工。假如乔伊斯精通汉语,木心精通英语,彼此碰到一起,互相阅读过后,没准会相顾莞尔:怎么会想到一起去了?

(14)、这段诗有景,有情,有追问,有启悟,其诗性的时空张力,堪与昌耀杰出的短诗《斯人》“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相媲美。

(15)、最后一节单独提及锁也许是老人已无人可倾诉的自锁,也许是老人身边恰有这样引起回忆过去的事物。这两节同时不仅仅是回忆,也是感慨,以对过去的肯定来感慨现在,却能只言过去不言现在。纵览全诗,当然不仅仅是音韵节奏美,更多的是诗人对寻常意境的把握和组合。全诗以平实的文字语言将过去的点线面整合,诗意流畅,在毫无斧凿痕迹下又能点出现在,大巧不工无非如此。

(16)、对于“文革”,木心在文章里从未控诉或回忆,只留下一句淡淡的俳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以及一句感慨:“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17)、前两行是一个排比,写的都是同一种对象。黄昏美吧。但黄昏之美来源于昼夜交替,黄昏本身不是独立的,它是昼夜之间的附属物。清晨同理。因此为这首诗中的“你”的美奠定了一个基调:脆弱之美,被动之美,稍纵即逝之美。

(18)、A:几年前接触木心的诗就很喜欢,而这首,让我觉得先生一定是经历过深爱的,读来让人动容。

(19)、“后面蓝天/其实就是死”。这句是一引申、演绎,是哲学的升华。蓝天,有永恒的意思在里面。蓝色,是最冷的色彩,给人永恒的感觉。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 理智、沉稳、安祥与纯净的特征效果。另外,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也代表忧郁。诗人由树桠到天空,想到后面的结局,自然都逃不脱一死。而这个死,是美好的,永恒的,也是忧伤的,像蓝天。

(20)、木心是诗人,而且可能也是神秘主义者,但他谈起人生、艺术、宗教、宇宙这些,又很朴素,很实在,很少用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哲学概念,也不会想当然地说得玄乎其玄。这是因为他看得通透,他的哲学可以说是洗尽铅华的返璞归真,见山非山后的见山是山,以致于人们有时会觉得他对一些问题的回答怎么那么简单。

5、木心诗精选

(1)、陈丹青果然像颜回。孔子差点被杀,而颜回又和大家走散了。等到颜回终于赶上大家,孔子说:“以为你死了呢。”颜回回道:“子在,回何敢死。”

(2)、我们说情诗是浪漫的题材,容易写得激情澎湃、热情洋溢,或悱恻缠绵、哀婉凄迷,这有悖于现代诗冷静、含蓄、多义之旨。所以情诗是不宜现代诗的,要写,“则需要一种巨大而熟练的力量”,木心就是这类少数人物。写现代情诗好比走钢丝,太俗与太雅都是失败,太俗则流于色情,太雅则伤了情趣,本诗是在雅俗之间走过。

(3)、有天,我女儿曾好奇问我:“妈咪小仙女,你到底有多喜欢这首歌?是喜欢歌词本身,还是歌曲旋律?”

(4)、古典建筑,外观上与天地山水尽可能协调,预计日晒雨淋风蚀尘染,将使表面形成更佳效果,

(5)、这些不同于当下的生活和心境,格外令人怀念。如今,我们一边忙着为生活奔波,一边又渴望让生活慢下来,希望能把每一天都变成“从前慢”。

(6)、我们的文学史是一片封建王朝的沉疴,一片火热革命后的废墟,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打通中西文化,重新理解方块字,展开一幅完全不同的壮阔组图。

(7)、那个女人,其实只是在他家楼下每天等公交车而已。

(8)、初闻《从前慢》歌曲旋律,就深深爱上!由木心先生《从前慢》谱写的曲子,能让烦扰、迷茫无助的心,慢慢舒缓释放。我常常喜欢一边做家务,一边播放,细细聆听,并一度把它设为手机来电铃声。特别系夜深人静或雨夜,我会把《从前慢》设置为单曲循环,百听不厌而陶醉其中。

(9)、木心的诗歌,与李商隐相类,乃肖邦《夜曲》那样的稀世珍品。酒足饭饱之余,最好听听马斯奈的《沉思》或者舒伯特的《小夜曲》。端起一杯葡萄酒听《夜曲》,就像车夫将马车赶进了《天鹅湖》。木心的诗歌无论是日常的还是想象的或是哲理的,皆具肖邦《夜曲》品质。在木心诗句诗行里,展示的是灵魂的徜徉或飞翔,一如肖邦《夜曲》呈现的是星空的浩渺无际。身体、物欲之类的器官感受,在木心的诗行里,被沉淀在看不见的河床底下。木心所谓纷纷的情欲,并非感官挣扎,而是心灵的飘荡,有如雪花,“纷纷飘下,/缀满树枝窗棂”(《我纷纷的情欲·我纷纷的情欲》)。

(10)、赏析木心的诗歌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因为木心的诗歌只能赏而无从析。有几类读者最好在打开木心诗集之前想一想,真的有必要读一下么?比如要在诗歌中寻找远大理想的,或者酒足饭饱之后装模作样地端着酒杯附庸风雅的,抑或给恋人写情书时寻找诗句装点门面的,尤其是想到木心这里来以诗会友那样比试高低的。木心的诗歌与诗坛、文坛、诗协作协之类,不管是官府的还是江湖的,全都毫不相干。

(11)、木心先生《从前慢》这首古朴风拂面而来的小诗,能以沉稳古风吟唱形式走红,以至渗入部分人的精神世界,是因为这首小诗,精准地道出我们普通人的强烈感受,唤起人们浓浓的怀旧情怀!

(12)、时代发展,“从一生只爱一个人,到所谓只在乎一时拥有的一夜情”,很多人在向往着随时准备着去爱一个人,但也同时准备着,随时换了那个人。

(13)、“冰”,合“冷”,又“坚”,达成必苦,而却又极易融化,暗合了紧接其后的“我正升焰,万木俱焚”。

(14)、他的童年就是读书,读孔孟、读诗词,也读外国翻译小说。看画,看山水、看水墨,也看西洋油画。

(15)、文题很重要,入眼醒目,就胜人一筹。木心是命名高手,他出版的书,名皆富诗意:《我纷纷的情欲》《云雀叫了一整天》《素履之往》等等;文章题目更不用讲了,本诗《肉体是一部圣经》即例子。亏他想得出,把最艳俗的肉体与最神圣的经书联系在一起,正应了钱钟书“而修辞则每反常规,破律乖度,……所谓‘不通’之‘通’”说。为什么肉体是一部圣经?这是全诗之旨,谜底读罢方知。

(16)、年少时,大家还没学会虚伪,没学会撒谎,大家都是敞开心扉,赤诚相见,说一句是一句。

(17)、80年代末,一群大陆和台湾的艺术家、作家来到纽约,便把他乡做故乡,聚在一起。画家张郎郎对于这批人有个描述,很精到,他说:“没有现代嬉皮那么疯狂,属于古典雅皮,文化张扬,作风浪漫,生活清苦。”

(18)、这首诗的“文本”其实平平,还是老酒装新瓶,除了一些极妙的比喻和整篇的语感之外,还是那些简单的东西。但是整首诗是按照音乐中奏鸣曲式的范式写出来的,这就很有趣了,体现出木心在诗歌上的艺术追求——他企图通过语言来与音乐进行耦合,实际上木心的许多其它诗作都有这种影子,这个以后再谈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