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学的名言精选句子108句

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

1、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名句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7)、10)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10)、2)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2)、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3)、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5)、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1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1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译文

(2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2、孔子对学的名言

(1)、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3)、出自《论语·子路》。刚,刚强。毅,果断。木,质朴。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此指语言谨慎。近,接近。刚强不屈、果决坚毅、质朴诚实、言语谨慎,做到这四条就差不多接近“仁”了。

(4)、15)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5)、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6)、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译: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就叫大丈夫。

(10)、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诗经》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14)、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17)、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9)、6)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0)、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3、孔子对学生说的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译文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1)、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12)、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哪管白天还是黑夜都不会停止。

(13)、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4)、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1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8)、“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1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4、孔子教育学生的名言

(1)、朽木不可雕也。《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译文)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3)、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论语》 

(7)、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8)、12)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10)、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译文

(12)、9)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7)、春秋 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2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5、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警句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7)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5)、翻译: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6)、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9)、学不可以已。——《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1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11)、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2)、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3)、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14)、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5)、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17)、春秋 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9)、君子有九件用心思虑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见到有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2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朋友之间应相互切磋批评,兄弟之间应谦逊和睦相处。

(3)、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6)、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译文)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8)、子曰:”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