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简介精选句子84句

孟子简介及孟子介绍

1、孟子简介及孟子介绍100字

(1)、《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2)、(13)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3)、    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

(4)、·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5)、   (译文)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6)、                     

(7)、精读:这里反映的是孟子的伦理思想。在孟子看来,不孝顺有三种,第一种是一味顺从父母,父母有错而不加以提醒劝说,使他们陷于不义;第二种是家境贫寒,父母年迈,身为人子却不谋官位以资赡养父母;第三种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无人继承香火。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最为不孝。对孟子的这个思想要辩证地看。现而今,有人抱独身主义,似乎无可厚非,有人娶妻生子,也属正常人伦,生命贵在自由。不过,人类的传承还是需要结婚生子的,不然的话,若干年后,人类将不复存在。

(8)、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9)、翻译:孟子说:“高尚的君子,就是没有失去天真的童心的人。”

(1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1)、“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诗经》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再推广到家族和国家。’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广到别人身上去。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保不了。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什麽,不过是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不能够施及老百姓,偏偏是为什麽呢?

(12)、仁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思想范畴。《说文》解释仁字:“仁亲也。从人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也不断有所衍变。孔子论仁,则给予了更多的充实和发挥。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种意义上运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学说的理论上还不够完整而严谨。

(1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4)、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6)、理想人格:孟子学说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

(17)、公孙丑问:“如果先生担任了齐国的卿相,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即使成就了霸业和王业,也不足为怪。如果这样,您是否会动心呢?”

(18)、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四种,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种。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就有了可靠保证。

(19)、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0)、孟子说:“那么,您的最大愿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您,自己君临中国,安抚四方落后的民族。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2、孟子,简介

(1)、孟子最重要的政治思想是“仁政”。什么是“仁政”呢?“仁政”是从孔子的“仁”发展来的。它从稳定统治者的地位出发,认为君主必须实行“仁政”,与老百姓同忧、同乐、同好,应该让老百姓过安定的生活,反对以强欺弱,对残暴的战争深恶痛绝。他十分憎恨暴君,认为对不行“仁政”的暴君,人民有权诛杀,像周武王杀商纣王,不是杀国君,而是杀独夫。这种仁政的主张,表达了孟子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希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应该肯定的。孟子“仁政”思想中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这里的“民”是指“臣”,但是把“民”放到封建君主之上,这在当时是十分不简单的。

(2)、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3)、孟子说:“志专一时能鼓动气,气专一时也能扰动志。那些跌倒和奔跑的人,都是由于气,反过来扰动了他们的心。”

(4)、翻译:为争夺土地而战,往往杀人盈野;为争夺城池而战,往往杀人满城,这就是所说的为争抢土地来吃人肉,这种人罪大恶极,就是死刑也不能抵消他们的罪孽。

(5)、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被后人称为"亚圣"。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

(6)、宣王问:“道德怎麽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呢?”孟子说:“一切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去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孟子说:“能够。”宣王说:“凭什麽知道我能够呢?”孟子说:“我曾经听胡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到处死刑一样。’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宣王说:“是有这件事。”孟子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宣王笑者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7)、孟子说:“假定皱国和楚国打仗,大王认为哪一国会打胜呢?”

(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9)、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在《孟子》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之。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10)、·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11)、孟子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孟子为了推行他的主张,也是从教育入手,广收门徒,经常带着数十辆车,数百个学生到处奔走,到齐国、宋国、鲁国、魏国等,但收获不大,他那套主张没有被采用。晚年时,他回到家乡,著书立说。

(13)、·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1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5)、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22)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23);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26)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27);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28)之者,芒芒然(29)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30)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6)、历代为《孟子》作注释比较重要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的焦循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集大成的著作。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17)、“安史之乱”后,礼部侍郎杨绾,上疏唐代宗要求把《孟子》、《论语》、《孝经》同列为科法考试之书。数十年后,韩愈著《原道》,述说中国“道统”自尧舜始,经夏商周,孔子传孟轲,孟子死后就传不下去了。由于韩愈的名人效应,人们对《孟子》引起重视。

(18)、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19)、无论穷、达处境如何,都应当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办事。

(2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孟子简介及孟子介绍人物

(1)、·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那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直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 就会充满天地之间。那种气,必须用义与道去培养它;否则,就会显得软弱无力。那种气, 是由内心的义积聚产生的,不是义自外侵入而取得的。只要做了一件有愧于心的事,这种气就会软弱无力。我因此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作外在的。对于浩然之气一定要去培养,但不要有主观目的;不要忘记,也不要助长。不要像宋国人一样:宋国有个担心禾苗不生长而去拔苗的人,昏沉沉地回到家,对家里人说:‘ 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啦!’ 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经枯死了。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对于浩然之气,)以为帮助没有益处而弃置一边的,就像不给禾苗锄草的人;盲目帮助其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3)、志与气。孟子接着对志与气的关系作了说明,认为“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志”是“气”的统帅,“气”是生命的基础。孟子的“志” 主要是针对心而言,指人的理性能力。赵岐注为“心所念虑也”,朱熹释为“心之所之”,均说明了这一点。而“ 气”的情况较复杂,需要做进一步辨析。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大体而言,可分为物质之气与精神之气。精神之气又包括血气、情气和德气。血气主要是针对生理欲望而言,如“节乎肌肤血气之情” (郭店竹简《唐虞之道》)。情气是针对自然情感而言,如“喜怒哀悲之气”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德气则是针对道德情感而言,如马王堆帛书《五行篇》中的仁气、义气、礼气。孟子这里所谓的“ 气”应是指血气、情气,赵岐注:“气,所以充满形体为喜怒也。”这种血气、情气一方面受到意志的支配,听命意志的调遣,另一方面又会反过来扰动人的心志。所以孟子主张既要保持住志,又不要滥用血气、情气。

(4)、                     

(5)、孟子说:“这不难,告子先于我做到了不动心。”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孟子说:“告子说:‘语言上没有得到,不要求助于心;心上没有得到,不要求助于气。’ 心上没有得到,不要求助于气,这是可以的;语言上没有得到,不要求助于心 ,这是不可以的。志,是气的统帅;气,则充实于身体。志到了哪里,气也随之到了那里。所以说:‘要把握住志,不要滥用气。’”

(8)、(26)慊(qiè):赵岐注:“ 快也。”

(9)、以传统中医理论和佛学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借用儒释道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10)、所谓“君子远庖厨”,不过说的是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状态罢了。也就是齐宣王“以羊易牛”的心理,因为他亲眼看到了牛即将被杀的样子而没有亲眼看到羊即将被杀的样子。“眼不见为净”,所以君子远离宰鸡杀鸭的厨房。《礼记。玉藻》:选段译文

(11)、孟子晚年回邹国与弟子著书立说,作《孟子》7篇,共269章。《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又极富感情,具有磅礴的气势和强大的鼓动力量。

(12)、孟子对教育方法的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离娄章句上)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13)、历史是一个完整的涵数——读《世界通史》的感受

(14)、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5)、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16)、《明史》也记载,嘉靖帝命礼部与翰林研讨,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取代颜回,被尊为“亚圣”的原因是什么呢?

(17)、诸葛亮隐居隆中,是士穷之时,“修身见于世”也,世称“卧龙”;到后来身居丞相高位,生活依旧俭朴,两袖清风,因此臣民也都没有失望,反而更得民心。

(18)、精读:孟子的思想非常大胆,尤其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过也说明,战国时期,虽说诸侯混战,但对有名望的士人,如孟子,也是较为宽容的,没有听说,孟子说了这番话以后,治他什么蔑视君主之罪。孟子站在捍卫仁义的立场上,在他看来,一切损害仁义的言行,都是不允许的,即便他是君主。在孟子眼里,殷纣王这个损害仁义的君主,就是独夫民贼,是该诛杀的,他早就不配做一个君主,所以杀他,就是杀一个独夫民贼,而不是弑君。孟子渴望贤君治理国家,他一直在努力推行贤能政治。

(19)、第孟子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彰显了人的意义和价值。孟子认为,人有自觉的本心,也就是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他称之为“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只要对此四个“善端”加以培养扩充,就可以使“仁、义、礼、智”四德得以健全和弘扬,从而由凡俗而入圣贤。孟子的这一观点,与《中庸》关于“人若达到‘至诚’境界,就可以帮助天地培育生命,使自己与天地并立为三”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有新的发挥,它否定了人类只能听天由命的“宿命论”,以及在天地面前悲观、恐惧、无可奈何的情绪,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价值,成为人们修身养性,一心向善的不竭动力。

(20)、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次日钱唐上疏力争劝阻,加之天文官也上奏文星暗淡无光,于是朱元璋又下一道谕旨:“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越南学者张汉超在文章中说:“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4、孟子简介及孟子介绍50字

(1)、有很多人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享受居高临下地教育别人的虚荣满足感,其中体现出来的就是自我膨胀的处世态度。孟子这句话其实是警示我们,如果愿意传播知识,要尽心尽力,但是千万不要自视过高、自以为是。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精读:看得出,孟子是多么厌恶战争,在这一点上,孟子同墨子一样,两人都是反战派的。孟子认为治理国家,管理老百姓,要靠仁政,实行王道,而不是靠战争;战争是一个魔鬼,它不仅毁灭生命,也摧毁人性,扰乱人心,所以孟子鄙弃它。这几句话,也客观地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面貌,那个时代,战乱频仍,烽火不断,民不聊生,生命朝不保夕。孟子企图用一人之力,挽历史狂澜于既倒,孟子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4)、·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5)、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区;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6)、孟子,名轲,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孟子曾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但由于当时诸侯国忙于战争兼并,其观点被认为是“迂阔”,几乎无人采纳。

(7)、公孙丑问:“既然说‘志到了哪里,气也随之到了那里’,又说‘要把握住志,不要滥用气’,这是为什么呢?”

(8)、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孟子·尽心上》)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9)、精读:孟子这是在强调工具的作用。孟子思想里也有法家的因素。孟子一方面强调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强调工具的不可替代性。在《离娄下》里,孟子还说:“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居然把日常生活中功用的规矩等同于“圣人”,与“圣人”具有同样尊贵的地位,这足以说明孟子已经开始具有法家的思想。规矩是生活的标准,圣人是人伦的标准,这就是孟子的复杂,他既重视人格道德修养,也重视日常工具的功用。

(10)、(7)不目逃:赵岐注:“刺其目,目不转睛逃避之矣。” 

(11)、·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12)、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3)、《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14)、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5)、顺风顺水的人生总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而现实的情况是,折磨和挫折总是不约而至。“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只有经历过失败、承受过竞争压力的人,才能够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刻保持警醒,逆风生长。

(16)、(4)告子:赵岐说他姓告,名不害,“兼治儒墨之道者,尝学于孟子” (《告子上》注)。但据学者考证,告子应年长于孟子。《墨子·公孟》有他与墨子的问答, 故亦有学者认为他是墨子的门徒。孟子在齐国时,曾与告子辩论(见《告子上》),当时告子的身份应为稷下先生。

(1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孟子在饮食上提出了较多的见解,多被后人视为经典。他从仁爱的角度出发,说道:“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后人将“君子远庖厨”解为不近厨房,并作为孟子贱视烹饪的理论依据,这是不可取的。

(19)、注释:曳,拖着。兵,武器。走,跑,这里指逃跑。

(20)、   “民贵君轻”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得其民者,得天下;失其民者,失天下。”在君臣关系上,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他认为:杀死暴虐的国君,等于杀死一个凶残的屠夫,不是什么“弑君”恶行。

5、孟子简历介绍

(1)、注释:不孝有是指三种不孝顺的言行,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5)北宫黝(yǒu):姓北宫,名黝,生平不详。

(4)、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