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训的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精选句子121句

不足为训中的训是什么意思

1、不足为训的训是什么意思?

(1)、例: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2)、(5)他们宣扬偶像神异,诱惑愚民,和道教同样不足为训。

(3)、在日常生活中,“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这两个成语经常被混用,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负”和“孚”。

(4)、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5)、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

(6)、“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作用之一是作为一种下葬工具。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种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这种特殊的葬礼规格,起初试用范围有严格限制,后来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来了“丰碑”,即在坟前立起石头。

(7)、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后来,“不刊之论”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8)、有人望文生义地认为,“平天下”就是平定天下,是和武力联系在一起的,总是和战场联系在一起。但这是误解,“平天下”的意思是“使天下平定”,更接近于一种治国之道。

(9)、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10)、(10)后现代主义的这一切作法即使不是狂言梦呓,起码也是言过其实,实在不足为训,尽管后现代主义也包含某些警世之言乃至时代的.睿智。

(11)、“呆若木鸡”最初是一个褒义词,而非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该词出自《庄子·达生篇》的一则寓言,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显得笨拙。

(12)、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3)、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爱之人和山一样平静稳定,不为外在事物动摇,他们以仁爱待人接物,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因此说“仁者乐山”。

(15)、例: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6)、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

(17)、2019年十大语文差错中,这个词专业人员也常错

(18)、但是,自“五四”以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中国人与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已经相当隔膜了。不仅如此,就连一些基本概念,人们也很难分得清了:譬如“古体诗”和“近体诗”。很多人认为清朝之前所有的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民国以来的诗则应该称为“近体诗”。此乃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19)、关于开展2020年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在线继续教育的通知

(20)、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2、不足为训的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2)、“训”字的义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典法曰训。如《诗经·大雅》:“古训者,故旧之道,故为先王之遗典也。”

(3)、你“跳槽”了吗?在眼下,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话。其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炒没炒老板的“鱿鱼”?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工作?但在明清时代,这句问话却含有狎邪之意,相当不雅。

(4)、刊:削。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不刊,指无须修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不刊之论”的正确义为内容正确,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5)、例: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6)、(23)这家工厂用皮革下脚料制作胶囊,降低了成本,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作法,却是不足为训的。

(7)、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与“不合身”无关。

(8)、〖错因分析〗关键是一个“刊”字,通常的理解就是刊登、发表。但在这个成语中,却用了一个最为生僻的义项——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叫做“刊”,“不刊”就是不能削去,不容修改,即非常正确。一正一误,两种理解,意义相差甚远,感情色彩截然相反。

(9)、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10)、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的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

(11)、“不刊之论”的“刊”字,并不是现在“刊登”的意思,而是“删削”或“修改”。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

(12)、(12)不实事求是,凡事听上面的,这是不足为训的。

(13)、不以为奇: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14)、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例句却错误地理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15)、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16)、“阿堵”,是六朝和唐时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后来由于《晋书·王衍传》中记载的一个故事,“阿堵物”渐渐被作为钱的代称。

(17)、[例句]今年10月份以来,全国煤矿接连发生了6起重大事故、死亡101人,但一些非法业主还是认为不足为训,利欲熏心,至今仍在铤而走险。

(18)、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

(19)、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20)、解析|抽检100本学术期刊后,我发现了这些术语问题

3、不足为训的训字是什么意思

(1)、何以“刊”字为“删削”或“修改”?这还得从竹简木牍的使用说起。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消除。

(2)、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职位。

(3)、造成这个不文明的口语传播开来的原因在于,一些影视传媒机构的不负责任,一些影视明星的刻意模仿和一些年轻人的盲目跟风。他们根本不知道“哇塞”是什么意思,只是主观地认为“塞”是一个叹词,跟“哇呀”、“哦哟”、“呜呼”差不多,仅仅是表示惊叹而已。所以,不管男的女的,也不论老的少的,赶时髦般地抢着用,开口闭口就是一个“哇塞”.

(4)、[例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已经激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大家纷纷猜测中国是否会采取更进一步行动来保护本国的权益。

(5)、(19)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那就是错误的。

(6)、(21)可见,行刺从来就不是什么值得光荣的事,也不是什么值得歌颂的事,我认为,荆轲刺秦王,不足为训。

(7)、(17)他的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实投机取巧,不足为训。

(8)、因为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

(9)、[例句]已上了21年春晚的蔡明透露,今年春晚准备了四个小品,只有《想跳就跳》勉强过关,其余三个则差强人意,被直接毙掉。

(10)、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

(11)、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12)、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13)、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14)、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15)、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后来,“不刊之论”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6)、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

(17)、因为每个汉字都含有多个不同的意义,所以使用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切忌犯望文生义的错误。有则征稿启事是这样写的:“为提高本刊的整体质量,为读者奉献更好的精神食粮。从即日起,面向广大读者征集哲理散文。请读者朋友不吝赐稿,谢绝文字粗劣的不刊之论。”这则启事中,“不刊之论”显然是用错了。

(18)、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

(19)、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它的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20)、炙手可热原义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比喻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使人不敢接近。

4、不足为训是褒义词吗

(1)、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2)、(2)这点小错误不足为训,你不要老记在心上。

(3)、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4)、“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5)、这样一句很难听的话本来是不应当流行开来的,但是现在却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先是在台湾的影视传媒上出现,后来大陆的一些影视明星又刻意模仿,现在连省级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嘴里也经常说,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跟着学了起来。

(6)、“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地区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是很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7)、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

(8)、(正解)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9)、“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中,七月并非公历七月,而是指农历。如果换算为公历,那就是相当于八九月份。

(10)、“凯”意思是胜利,“旋”意思是归来,而“凯旋”就是胜利归来。既然“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那么在前面加上“胜利”,或者在后面加上“归来”都是画蛇添足。

(11)、结合文献,“滥觞”有如下义项: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指小水;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波及,影响;泛滥,过分。由此可见“滥觞”含义之多,不应只局限在一个意思里使用。

(12)、 “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渐渐转凉。七月指的是农历,“火”是指恒星大火星(星名,即心宿是一颗星的名字,即天蝎座α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发出火红色的光亮,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之为"大火"星,又叫心宿二。),“流”指的是西沉。祖先早先在几千年前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大火星会落向夜空的西边,是天气逐渐转凉的征兆。

(13)、从词面上讲,“曾”是“曾经”的意思,“几何”意为“多少”.翻阅各种辞书可知,“曾几何时”都解释为“时间过去没多久”,而《现代汉语词典》则直接举出例句:“曾几何时,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14)、尤为让人感到遗憾的是,“阑珊”二字为零落之意,辛弃疾词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元夕灯会的高潮已过,灯火零落,游人稀疏,而相约的人还在等着他,可有些人聚会时偏偏要拿“灯火阑珊”来形容聚会气氛很好,实在是错得离谱。

(15)、(不足回旋)回旋:转动。形容处境局促,不便转身。

(16)、不足为训,汉语成语,拼音是bùzúwéixùn,意思是指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出自明·胡应麟《诗薮续编》。

(17)、上述这两个句子中也就是一个类似问题:把“忝列”使用在第三人称上。古时的皇帝自称“寡人”,那么能不能据此称皇帝为“寡人”呢?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谦虚了,而是在讥讽皇帝是寡德之人。

(18)、“朕”这个第一人称代词,在秦朝之前,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但自从秦始皇以来,“唯我独尊”的统治者下令使得这个词从此和普通人无缘。“朕”虽然是皇帝的自称,但还是不同于“我”、“余”等代词,其意思更接近于“我的”。

(19)、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

(20)、有人望文生义地认为,“平天下”就是平定天下,是和武力联系在一起的,和沙场有关。其实,“平天下”的意思是“使天下平定”,更接近于一种治国之道。

5、不足为训的训字的意思

(1)、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2)、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3)、[例句](2013浙江卷)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4)、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一般用于事物的比喻。例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5)、惨淡经营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惨淡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该题运用正确,容易被判断为错误。

(6)、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贬义词)

(7)、•教导,教诲: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jiào)训。培训。

(8)、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9)、[例句]按照韩愈的读书法,对立论说理一类的著作,一定要探取其中深奥的道理,这样广泛多学,细大不捐,务求有所收获,才能增长见识学问。

(10)、新规来了!“期刊出版形式质量要求”图文详解

(11)、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12)、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13)、医术高明的董奉却视钱财如粪土,为人治病,从不取人钱物,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在被治愈之后,如果愿意,重症患者在董奉的诊所附近栽种五棵杏树,轻者就栽种一棵杏树。十年过去之后,董奉的诊所附近就有了十万余株杏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成为当地一景。杏果成熟后,董奉又将杏果卖出,换来粮食周济庐山附近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被救助的百姓就多达两万余人。在董奉去世后,庐山一带的百姓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董奉。后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往往喜欢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一类的话语来赞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

(14)、前年春节,为了烘托气氛,某省一家地市级电视台就拿城市夜景来做节目,并且把文字报道贴到网上。网页上,展示了该市灯光璀璨、雍容华美的除夕夜景,的确很美。报道的标题为《灯火阑珊不夜城》。作者怀着美好的意愿,原本想更深地感染读者,却把“灯火阑珊”这个经典词语用错在了标题中。除此之外,还曾经在报纸上见过诸如“五一长假期间,游客们意兴阑珊”之类的句子,在电视上听那些主持人说“现在整个城市夜色阑珊,市民们在广场上尽兴地游玩”等话语。

(15)、[例句]我的态度很鲜明,对邪教练习者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16)、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词)

(17)、 从词面上讲,“曾”是“曾经”的意思,“几何”意为“多少”。翻阅各种辞书可知,“曾几何时”都解释为“时间过去没多久”,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的例句为“曾几何时,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18)、所以,仅依“刊”字的今义,就将“不刊”指为“不刊载”,将“不刊之论”说成是“不能刊载的言论”,那就完全错了。

(19)、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20)、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并非无恶不作的意思,而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药性猛烈的药物。《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是石胆、丹砂、雄黄、石、慈石,通过加工合成之后,其药性极其酷烈,是以毒攻毒的良药。

(1)、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2)、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对事情不以为然,不值得仿效。

(3)、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4)、“胴体”虽然有时也可以指“人的躯体”,但和“女性的裸体”却没有任何直接的语义关系。

(5)、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6)、“呆若木鸡”最初是一个褒义词,而非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该词出自《庄子·达生篇》的一则寓言,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显得笨拙。

(7)、2005年7月,在一次欢迎仪式上,某大学校长致辞道:“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此言一出,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网友们纷纷议论。

(8)、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9)、杏林、杏坛一字之差,但其意思却差别很大。“杏林”是中医界的常用词汇,人们往往喜欢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赞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杏坛”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10)、在“不足为训”这个词语中,最关键的是“训”字,“训”在这里不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如此,很容易断定“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可是,上面的句子都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跟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11)、“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中,七月并非公历七月,而是指农历。如果换算为公历,那就是相当于八九月份。“火”是指大火星,大火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大火星则是恒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心宿二。它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边落下。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12)、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13)、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14)、(不足为怪)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

(15)、例:每逢锣鼓比赛双方互不相让,各显身手,一曲接一曲,一阵连一阵,一会儿急似一会儿,不争个山高水低,决不歇手。

(16)、在“不足为训”这个词语中,“训”不是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所以“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17)、例: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18)、“凯”意思是胜利,“旋”意思是归来,而“凯旋”就是胜利归来。既然“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那么在前面加上“胜利”,或者在后面加上“归来”都是画蛇添足。

(19)、例: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20)、(不足为据)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1)、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