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100句完整句精选句子132句

论语经典语录及故事

1、论语经典语录及故事简短

(1)、(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3)、(出自):《论语-颜渊》:“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4)、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四和十和十四和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四十四。

(6)、(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7)、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8)、 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9)、(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10)、(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11)、(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不也是很快乐吗?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14)、(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15)、(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6)、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7)、(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18)、(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9)、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工作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0)、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齐:与......看齐。焉: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思:思考,心里想。见贤思齐焉: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

2、论语经典100句完整句

(1)、(出自):《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3)、同学演讲分享学习感受,写作学习心得,践行生活,

(4)、大规模地动用武力进行战争。也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5)、(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6)、发愤忘食:用功进修,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分歧纰缪。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劳。

(7)、(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8)、(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9)、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0)、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11)、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12)、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13)、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14)、出处:《论语·公冶长》:“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5)、《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16)、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7)、出处:《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8)、(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9)、(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0)、(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3、《论语》经典10句

(1)、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2)、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3)、(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4)、(解释):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5)、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6)、《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

(7)、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8)、(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9)、出处:《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0)、(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1)、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12)、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13)、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15)、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16)、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17)、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回避而又一定要替自己想做的事找个借口的作法。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担忧贫穷而怕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忧人口少而怕社会不安定。财富分配均匀,也就无所谓贫穷;国家上下团结和睦,就无所谓人口少;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如此,仍然有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治礼乐教化使他们归附;已经使他们归附了,就使他们安定。

(18)、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9)、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20)、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4、论语经典50句

(1)、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2)、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4)、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巧言:用乖巧的语言来打动他人。令色:用美好的脸色来讨好他人(令,美好)。足恭:用过分恭敬的态度接近别人。

(6)、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7)、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出自):《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13)、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

(14)、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16)、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17)、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18)、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19)、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0)、出处:《论语·颜渊》:“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5、论语经典语录及故事感悟

(1)、谅:诚信。便辟:惯于走邪道。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

(3)、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4)、(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出自):《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出处:《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7)、(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9)、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10)、(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11)、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局势败坏无法逆转。

(12)、东汉名臣杨震身处异乡,靠教书为生,后到州里任职。一次,老相识王密送他十两黄金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再三劝杨震收下,却被严词拒绝。从此,杨震“夜畏四知,严拒私谒”的故事成为美谈。

(13)、(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14)、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17)、(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8)、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19)、(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20)、(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2)、(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4)、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5)、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6)、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7)、(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8)、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10)、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12)、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3)、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14)、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5)、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16)、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论语》(lún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1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19)、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1)、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经常使用以暗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水平,也暗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2)、(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5)、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6)、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7)、出处:《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8)、(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9)、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10)、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