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代表名著精选句子134句

陶行知的代表作是什么

1、教育家陶行知的代表作是什么

(1)、1926年陶行知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这个宣言现在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放在当时,这还是很先进的,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人的农村进行教育,这在当时还没有人注意,可以说,单单就这一个宣言,就足够八陶行知放在很高的位置了。这是改造了中国的教育。

(2)、陶行知,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学家,先后在许多著名学府担任教授,但是民国时代的教授、学者层出不穷,陶行知与他们相同但是也不同,陶行知选择的无疑使教育者中一条劫难的路,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把西方的理论,结合中国国情,这是一个中国教育界的创举。

(3)、②创办山海工学团:工学团实际上是一种以贫苦工农大众为教育对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的教育组织。在工学团,陶行知先生倡导“即导即传”的小先生制,即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知识随时随地地教给别人。陶行知尤其重视小孩子,认为小孩子也能做大事,提出“在教师所有的老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的言论。

(4)、《行知诗歌集》上海儿童书局1933年7月初版本

(5)、目光回转至那个战火燃烧的年代,所有的知识和人才显得弥足珍贵,而老师这个词语也不显得那么廉价。这时,一个习惯带着圆形眼镜,露出光洁额头的男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也为一代代导师做出标准示范,他就是陶行知。

(6)、宋庆龄女士亲笔挥毫了四个大字:“万世师表。”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只有孔子被人们称之为“圣人”和“万世师表”,受到历代人们的尊敬。

(7)、第二点最要紧的,是要“敏捷正确”。人常说,做事要“敏捷”,这是对的。但我觉得做事只是做到敏捷还不够,敏捷是敏捷了,因敏捷而做错了怎么办?所以敏捷之下必须加上“正确”二字,工作敏捷而正确才有效力。一件工作在别人做起来需要四小时,你只要二小时或三小时就做好了,而且做得很正确,这才算是工作的效力。工作怎样能够做得敏捷正确呢?这就是靠熟练与精细。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错弄坏事情的。做事要像做算术的演算草一样,要演得快演得正确。

(8)、“不知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育?”民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句话也足以说明他对中国教育的深远影响。时至今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直是中国广大教育者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典范。

(9)、“预防疲劳的休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及于全生命的期限!所以我在去年早已提出“预防疲劳的休息”问题,今天重新提出,希望大家时时提示警觉,预防疲劳,不致使身体过分疲劳。天天能在兴致勃勃中工作学习,健康必然在愉快中进步了。至于已经有人过分疲劳了,要快快作“恢复疲劳的休息”。适当的休息,是健身的主要秘诀之万不可忽略。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10)、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该校的教育纲要草案表明,才学校办的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是“智仁勇合一的教育”,同时把“儿童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清楚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视为教育上的一项本建设。这明确了育才学校的性质与相关内容。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与学关系上的合乎规律的转换,各种形式的参合互用,以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新型“共学”关系,对于“少教多学”内涵的深入把握和全面实施也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11)、陶行知学是本土之学。陶行知这个人物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他不是在外国产生的;他的产生有当时中西文化交错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陶行知一方面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吸收了传统的儒家、墨家、佛家等很多好的内容,另一方面又采纳了西方乃至整个国外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所以陶行知学是在中国本土秩序下产生的。

(12)、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13)、按照我的理解,陶行知学的发展是走着两条路,一方面是走专门之学的道路,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专家都认可的一门真正的学问。除了学术研究之外,我觉得还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武器,走基层之学、实践之学的道路,推动中国当代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基层之学方面可以走两条路:一种是学习和应用。陶行知先生有些重要的思想有生命力,我们今天就要加以学习和应用,另一种是继承与发展之路,要推动转化。这也是“两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实践之学方面也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走高端,一条路是走基础。我们要结合今天的教育改革,结合今天的学术发展,将陶行知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14)、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他创立了生

(15)、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16)、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

(17)、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消化运用。“剖”字在英文为Analyzation,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搜集得来的材料,除了钻进、深入之外,必须更加着意做一番解剖的功夫,分析入微,如同在解剖刀下,在显微镜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用的没有毒素的就拿来运用;如果是假的有毒素的就舍去抛掉不用。如此,鉴别材料,慎选材料,自然因应适宜了。

(18)、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伪知识’阶级”等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和事实,经过七十多年的考验,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9)、那时大家都没什么钱,刚开始还能吃烧饼和阳春面,后来,只能自己做饭。陶行知常常出去买面,如果遇到熟人,他就会把手里的面条往人面前一送,笑着说:“请你吃面”。

(20)、陶行知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其间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对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陶行知代表名著

(1)、我在《陶行知学文库》的总序中写道:“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享有盛誉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这是我给陶行知先生作的一个定位,也是我对这个人物的基本理解。

(2)、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和民族的解放运动,在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的教育行动也没有停止,排除万难也要搞教育,先后组织、参与多个教育组织,其中,成立国难教育社最为著名。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陶先生从不被理解到费尽心思的为教育奔波,从开办学校到寻求科教兴国之路。他有民族之魂,怀揣理想为了民众,奉献自己,永远在行知的路上前行。

(4)、他还成立儿童自动学校。“即知即传人”的小先生制教育在28个省市得到推广,使得全国的普及教育运动推向了高潮。

(5)、最后GYL君想说:我们GYL也一直在秉持着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念,愿意把所有的一切投入到帮助全球青少年筑梦的道路当中。虽然前方道路并不平坦,包括我们每个小伙伴在社群中的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我们都需要坚持。

(6)、陶行知共著有500多万字的论著,记录了他一生的战斗历程。在改革旧教育方面,陶行知大力倡导教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分割,大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倡手脑并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育才学校里,陶行知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提出四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想当年,为了改造旧中国的乡村教育,陶行知离开了高等院校,把多年积蓄拿出来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后来,为了办大众教育,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长年奔波在各地。陶行知几乎成了没有家的人了,他的四个孩子,开始时依靠亲属的照料,后来又托朋友帮忙照顾。

(7)、1943年10月16日,在育才学校师生大会上,陶行知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演说。他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性之人”,只要大家去努力,创造之神一定会降临。

(8)、从国外留学回来后,旧中国面貌就像是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被国外人讥笑称为“东亚病夫”,甚至还有极少数人有崇洋媚外的想法,这更让他坚定了走教育救国的道路。

(9)、陶行知说:“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祖国的强大,民族的振兴,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万众齐心协力,如此祖国才能强大。只有祖国强盛,人口大国变为人口强国,中国人不管走到地球的哪一角,就会昂首挺胸,自信自豪!

(10)、版权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11)、陶行知与厉麟似、杨亮功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 

(12)、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

(13)、为什么这两位教育家的思想会有这么多的相同之处?这是因为陶行知在外求学期间,其指导教师就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杜威,所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难免会有杜威教育理论的痕迹,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可以将这两个人物的思想合理进行对比,是知识点融汇于心。

(14)、凡是可以捐到钱的地方,无论多少,他都奔走求援。有一次,他穿着从英国回来时买的一件晴雨大衣,穿久了,又脏又破,到了门口卫兵不许他进去,他好不容易到了第二道门,那个通报室的人,上下打量一番说,“先生,对不起,我们老爷向来不接待这样穿着的人,请你回去吧”。陶行知不慌不忙掏出一张名片来递给他,那人只好恭顺的送进去了。

(15)、国家需要的就是我要学习的,这句话放在当时的社会是对的。因为只有国在家才会在,国家强盛人民才有未来。

(16)、陶行知学是专门之学。陶行知学是我35年前写硕士论文的时候提出来的一个观点。我当时把我的硕士论文抽出来一部分,命名为《陶行知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发表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上,其中有个观点:经过我们未来的研究,会发现陶行知的研究将很有可能形成一门专门之学。35年过去了,再来看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我们可以印证这个结论。从生平来看,陶行知的家世家庭、个人经历、事业贡献、思想学说、人格精神、历史作用以及他的国际影响,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从内容来看,包括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文本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海外研究以及研究史的研究,也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对象。

(17)、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18)、从金陵大学毕业,随后,陶行知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

(19)、《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及其方案》生活教育社1945年10月10日自刊版本

(20)、15岁的陶行知就读于崇一学堂,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3、陶行知写的诗有哪些

(1)、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2)、陶行知,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民教育家。其宝贵的教育思想,不仅推动了当时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于当今这个时代而言,依旧有着十分宝贵的思想借鉴价值。

(3)、这套书的编选以华中师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陶行知全集》为正式起点。那时候并不是有计划地去编,而是董宝良等我的老师、前辈们,看到当时中央正在给陶行知平反,就把有关资料汇集起来编成小册子,陆续推出陶行知相关研究内容。以当时编湘教版全集作为正式的起点,意味着华中师大的陶行知学研究团队开始走上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研究之路。我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留校,也参与其中,是编写团队里最年轻的一位。

(4)、陶行知回国之后,曾经将杜威的教育思想完全应用于中国的教育当中,却在实际检验中发现杜威的教育思想无法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国情,这种差异感促使陶行知转变了自己原本的教育思想,最终推出了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知名言论,同时他也严厉的批判当时幼儿教育机构中存在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等问题,针砭时弊的对当时大的教育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许多主张并为之奔走呼号。

(5)、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6)、纵观陶行知先生的一生,这样谦卑有礼的故事不胜枚举。而令我们钦佩的,除了他伟大的教育智慧,更饱含着高尚的爱国情结。他一生为教育事业奔走呼号,吸引众多学子扎根农村教育,推动了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教育儿童未有谩骂指责,反倒是报之以源源不断的体谅与关爱。

(7)、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教育资源变得唾手可得,人人都可以随时学习。而这个时代也最不缺乏老师,谁都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上趾高气扬。

(8)、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三年后,晓庄师范被查封,陶行知流亡日本。

(9)、2 陶行知,陶行知吸取了传统儿歌的养料,形成他朴素、明朗的诗风。他的儿童诗歌,有整齐自然的韵律,反复咏唱的基调,强烈分明的节奏,明白如话的语言,富于音韵美和音乐感,易懂好记,读起来琅琅上口,并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他的儿童诗歌,为新诗运动也为中国现代儿童诗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近百首儿童诗歌,奠定了中国现代儿童诗歌的基础。

(10)、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杜威明确提出把学校创造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陶行知回到中国,发现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所以为了改变该弊端,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11)、1941年,当皖南的新四军奉命北移,准备度过长江,反动派突然派了十万余人,围歼军部,军长叶挺被俘。

(12)、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13)、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4)、陶行知先生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是“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并提出普及的具体三大步骤,即唤起国人明白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改革幼儿园,面向乡村工厂;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等。

(15)、陶行知学是实践之学。它是一种专门之学,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同时它又是一种实践的学问。它跟一般的“学”的研究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陶行知学本身是知行合一的。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一般学问的角度、理论的角度、思想的角度去研究,还要从实践的角度去研究,看它在实践中是怎么发展的,同时也要借助陶行知的思想,不断地指导、推动当今的教育改革。

(16)、3康有为是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也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思想家之还是晚清时期非常重要的教育家及思想家,在教育上,他着重强调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以及男女平等的重要思想,为后世的幼儿思想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7)、陶行知,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学家,先后在许多著名学府担任教授,但是民国时代的教授、学者层出不穷,陶行知与他们相同但是也不同,陶行知选择的无疑使教育者中一条劫难的路,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把西方的理论,结合中国国情,这是一个中国教育界的创举。

(18)、    张玉新,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部语文教研员,吉林省教育学会高中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玉新导师工作室”主持人。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曾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二十年,秉持“原生态”教学观,是“语文教育民族化”主张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19)、4张雪门,张雪门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是学前教育的典范,他主张要儿童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而不是一味的教授死板的知识,他一生著作了诸多幼儿方面的著作,为现代幼儿理。

(20)、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为中国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4、陶行知代表作有哪些

(1)、《行知诗歌三集》上海儿童书局1936年11月初版本

(2)、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3)、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以民主、创造以求共各,进而为探索、推进中国现代化乃至全球现代化奋斗终生。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立志:“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

(4)、郭沫若将其与孔子比拟,称赞他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5)、古代的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在中国教育史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近现代以来,蔡元培等很多重要的教育家也享有盛誉。但要讲教育的原创力,陶行知是最为突出的,是唯一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教育家。

(6)、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7)、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8)、政治家是张仲实先生对陶行知的评价。从几个发展阶段来看,他的政治观点也是非常成熟的。他是救国会的主要领袖,还办有生活教育社、国难教育社,所以他也是政治家。

(9)、第三点最要紧的,是要“做好为止”。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了,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限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

(10)、本期文字、版式编辑:孙莹(张玉新导师工作室第七期学员,任教于吉林毓文中学)

(11)、他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他形象地比喻:“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12)、我们要坚信知识来源于行动并且是行动成败的关键,一起携手共进。

(13)、我的博士论文是《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这篇论文完成20年后以专著形式出版,没想到出版后还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学术原创奖。其实获奖的时候我并不感到欣慰,20世纪90年代的博士论文放到2010年出版还能获得原创奖,我就发现我们这20多年的学术研究进步得不快。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陶行知学研究要做两项工作:一是把国际上的陶行知学术研究成果全部汇集起来,所以我们编辑了《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又编选了《陶行知研究在海外》(新编本),国际上的陶行知研究进展到了哪一步,前沿学术是什么水平,基本上要做到心里有数。另一个就是我们很有必要在几十年的研究基础上,把陶行知研究发展成为专门之学、系统之学、科学之学、实践之学,所以我们考虑到在系统的归纳之外,还要探寻陶行知研究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历史影响。这个课题,我们到现在也没有人去研究。经常有学生说陶行知的研究已经到顶了,那么多位老师在研究,发表了那么多篇文章,还有什么可研究的?我认为陶行知研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懂。陶行知学本身在发展,现实也在发展,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探索。为什么我在2003年开始倡导阳光教育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推动生活实践教育?这是因为我认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一方面要学习、继承、运用,另一方面要把他思想当中一些有价值的主张进行延伸发展。比如他讲过“三力论”——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但他没有讲实践力,没有讲学习力,也没有讲合作力。当然,不能苛求陶行知,而且有些东西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相关概念,但实际上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们把陶行知先生由于时代的原因没有来得及讲或者讲得没那么明确的理念明确地提出来。

(14)、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15)、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学者、思想家,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6)、《行知诗歌前集》上海儿童书局1935年12月初版本

(17)、“六大解放”不止适用于儿童、适用于教育,也适用于任何人、适用于治学。通过不断解放,实现创造,获得真知,是陶行知治学思想的落脚点。

(18)、 1915年秋,陶行知先生留美时,学习接受过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上学”的观点。后来,他认识到这种主张实质上是“鸟笼式”的教育,因此,他将其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里所谓“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指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是供人生需要的教育。这样就拓展了教育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的内涵。

(19)、说陶行知是文学家,并不是我个人的表述。陶先生去世不久,沈雁冰(茅盾)、曹禺、夏衍这些文学艺术家就已经把陶行知定位成文学家。这不仅是看陶先生在诗歌上的贡献,还因为他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教育小说《古庙敲钟录》、最有名的10篇教育散文之一——《创造宣言》,此外他创作了大量的歌词和《斋夫自由谈》等杂文,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0)、由此,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1944年底,他发表在《大公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强调,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去发现小孩子的创造力,认识小孩子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和嘴(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而首先要为小孩子争取时间的解放。因此,要对小孩子的创造力给予适当的培养,而最能发挥创造力的条件是民主,要让小孩子在民主的生活中学民主。

5、陶行知的作品诗集

(1)、在教育机构的建设中,陶行知先生曾先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晓庄学校”“育才学校”等教育机构,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师资与文艺骨干,并成为践行其宝贵教育思想的最佳场所。

(2)、“用卫生教育代替医生”。……卫生的首要在预防疾病。卫生教育做得好,虽不能说可以做到百分之百不生病的效果,但至少是可以减少百分之九十的病痛。其余在预防意料之外而发生的只有百分之十的病痛,可是已经是占着很少成分,足以见出卫生教育效力之大了。以现在学校的经济状况说来,是难以支出两三千块钱来请一个医生。我们的学校是穷学校,中国的村庄是穷村庄。我们学校是二百人,若以五口之家计算,全中国约有一个四十户人家的村庄。若以这个比例来计算,全中国约有一百万个村庄,每村需要请一个医生,便需要有一百万个医生。现在中国的人力和经济力都不允许这样做,不能够这样做,所以我们学校也就决定不这样做,决定不请医生。我们要以决心推进卫生教育的效力来代替医生,以保证健康的胜利。以卫生教育代替医生,在两月前,我已有信来学校,提出十几条具体事实来,希望照行,现在想来,还是不够,需要补充。待补充之后,提交校务会议商决进行。但是今天在此先提出来告诉大家,希望大家多多准备意见,贡献意见。在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上多尽一份力量,便是在卫生教育施行上多一份力量,卫生教育胜利上多一份保证。大家都成为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的主要的成员之健将之共同来保证“健康第一”的胜利。

(3)、我今天所讲的“每天四问”,提供大家作为进德修业的参考。如果灵活地运用、行到做到,明年今日四周纪念的时候,必然可以见到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而有着大大的进步。

(4)、4张雪门,张雪门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是学前教育的典范,他主张要儿童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而不是一味的教授死板的知识,他一生著作了诸多幼儿方面的著作,为现代幼儿理。

(5)、周恩来评价他是无保留追随d的d外布尔什维克。

(6)、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7)、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8)、激情的奋斗的30年教育之路,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宏愿,即使被迫害时远走他国之后还是追寻着教育的脚步始终在前行,找到科教兴国的救国之路。

(9)、③创办育才学校: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孩童,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幼苗。

(10)、《斋夫自由谈》是2010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行知。本书是他在担任上海《申报》顾问期间,在“自由谈”专栏中所发表的一百多篇杂文的结集。

(11)、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2)、而陶行知却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国家是根,为根部提供营养,才能让树活的更加的强壮,抵挡住风吹雨打。国家最好的“营养”就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就是从教育而来。

(13)、《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上海大众文化社1936年8月初版本

(14)、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五个方面:①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②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③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④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⑤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要做的事。

(15)、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6)、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17)、“科学的观察与诊断”。……科学是教我们仔细观察与分析,譬如邹秉权、魏国光两同学之死,尤其是魏国光同学这一次的死,不能不说是我们先生同学的科学的观察力不够。魏国光同学患的是“蛔虫”症候,他在学校寝室内吐过蛔虫,有同房的同学见到没有报告,又没有留心注意到,这就是科学重证据的“敏感”,而成为一种不科学的“钝感”了!而医生又复大意,则在这种钝感之下据之而误断为“盲肠炎”。虽然他腹痛的部分是盲肠炎的部位,但既称为“炎”,就必得发“热”,今既无热,就可以断定不是盲肠炎了。何以需要开刀割治?!其实魏国光同学的病症是蛔虫积结在肠胃内作怪,不能下达,而向上冲吐了出来!如果,把这吐过的蛔虫的证据提出来,医生一定不致遽断为盲肠炎,而开刀,而发炎,而致命!因为魏国光同学之死,我们必须提高“科学的警觉性”。以后遇病,必要拿出科学上铁一般的证据来,才不致有错误的诊断,而损害了身体。否则,都有追踪邹秉权、魏国光同学这死的危险!所以提高科学的警觉性,是保卫生命的起码条件。最重要还是要用科学的卫生方法,好好的调节自己的身体,不使生病!科学能教我们好好的生活,生存!我们今后应该多提高科学的知能,向着科学努力,努力建立科学的健康保垒,以保证我们大家的健康和生命。

(18)、陶行知先生一生为人谦逊,温和有礼。对于自己的错误,从不因对方的年龄地位产生任何不满的情绪而拒绝改变。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先生曾用名陶知行,取自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后来他的一个学生询问他为何自己主张“行是知之始”,却又为自己取名为“知行”?陶行知先生听后觉得对方十分有道理,于是改名为陶行知且再未变更。

(19)、第一点最要紧的,是要“站岗位”。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守牢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我最近在想,人人应该有“站岗位”的教育。站牢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教育着自己进步。

(20)、在文献阅读与研究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杜威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比如他们同样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儿童的自身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强调积累儿童在生活中的经验而非一味的教授与灌输。

(1)、陶行知回国,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爱国敬业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他的崇高师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堪称:“万世师表”。

(3)、新一轮课程改革于今已10年有余。在反复学习、试验、讨论、研究的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历经不断修订已与大家见面了。2011年版课标对课程性质有了新的认识,即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突出强调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运用能力。在教材编写建议中,第一条就改为“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在把握语文课标修订中的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点时,要注意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精神,体现“少教多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样,语文课程及其教学将会不断地更新和提升。

(4)、《行知书信》上海亚东图书馆1929年1月初版本

(5)、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6)、在其创办的明陵小学召开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乡村教育联合研究会上,陶行知宣读《我们的信条》,提倡“生活教育”。

(7)、在抗战时期,陶行知为民族解放培养一批又一批新人。他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挑选了不少孤儿进入学校学习。曾有一位女学生是朝鲜抗日战士的的孩子,才华初露,陶行知十分喜爱。但当得知她是朝鲜孩子时:就用商量的口吻说:“你还是进社会组,学习社会科学,好不好?”朝鲜女孩不解的问:“为什么?我从小就喜欢作文,写诗......”陶行知就说了一句话:“你的祖国现在更需要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女孩立刻就明白了。

(8)、《中国教育改造》是2008年12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行知。中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七十年后的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

(9)、2 陶行知,陶行知吸取了传统儿歌的养料,形成他朴素、明朗的诗风。他的儿童诗歌,有整齐自然的韵律,反复咏唱的基调,强烈分明的节奏,明白如话的语言,富于音韵美和音乐感,易懂好记,读起来琅琅上口,并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他的儿童诗歌,为新诗运动也为中国现代儿童诗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近百首儿童诗歌,奠定了中国现代儿童诗歌的基础。

(10)、《斋夫自由谈》上海《申报》馆1932年4月30日初版本

(11)、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12)、陶行知生在旧中国的民主革命时代,但陶行知的视野并没有局限于旧中国,思想更没有停留在民主革命时代。

(13)、这些理论思想和教育实践大多在著作《中国教育改造》中有所体现,此外,陶行知还强调“奉献”“创造”“求真”等精神,提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言论。陶行知先生的言论较多,需要大家不断去积累。

(14)、 陶行知用自己的一生对教育的本质作出了诠释和推进:生活教育,即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生活即教育三个方面。

(1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16)、”好像许多钩钩一样。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像“集”的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集字在英文为Collection,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原原本本地彻头彻尾地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够“迎刃而解”,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多多搜集材料,以便精深地精益求精地研究。在研究上发生力量,在研究上加强创造力量,集体创造,共同创造,在创造上建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命,树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机,稳定我们事业的新基础。

(17)、考入美以美会在南京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次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

(18)、陶行知第一个提出用知识和科学呼唤农民的觉醒,才能改造中国;第一个提出了要教育下乡的问题,倡导应该用教育来改造乡村落后的经济与思想;第一个脱下了西装革履,穿上了布衣草鞋,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第一个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本身的规律,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第一个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创立了“小先生制”,采取“即知即传人”的方法大力普及教育;第一个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从教学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手脑相长”等教学原理;第一个主张废除打骂教育,主张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以民主的方法来教育儿童;第一个从儿童中选拔幼苗办育才学校,使普修课和特修课紧密相联;第一个反对苛刻的考试制度,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使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能够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第一个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问题。

(19)、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20)、首先,我们每天应该要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不禁使我想到了去年二周纪念前九日邹秉权同学之死!与今年三周纪念前九日魏国光同学之死!二人之死的日子是恰恰一周年,不过时间上相差八九个钟点罢了。因这两位同学的死,使我联想到,我们必须继续建立“健康堡垒”。要建立健康堡垒,必须注意几点:

(1)、在中国思想史的权威研究里,陶行知已被定位为中国思想史代表性人物之一。比如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权威蔡尚思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化史要论》里,将陶行知定位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家。陶行知把知行合一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2)、(写作一班精彩作品展示),“写作二班”招生正式开始,迅速报名,名额仅限300人,加入写作班你也可以写出10万+的推文。

(3)、正是基于以上五点,我们编写了这套《陶行知学文库》。

(4)、同时,国民d大量捕捉和暗杀抗日分子,陶行知的活动也受到了限制,他进城后,租不到房子,就借住在阎宝航先生家的三楼上,房子很小,只有一张小铁床,一桌一凳。后来他的朋友来到城里后,也挤在他的屋里,大家便并排睡在地板上。

(5)、 1917年秋,陶行知先生返国后,目睹国内教育只重教授,于是力倡“教学生学”“教学合一”,随后又以“做”为中心,“做”既是“教”又是“学”,“教师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作为生活教育的方法论,陶行知先生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从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下的教科书》等篇章中的深刻的、系统化的论述,从根本上与传统教育区分开来。其中教学方法具体化上蕴含着“少教多学”的许多合理元素。

(6)、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7)、先说“公德”。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盛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到公德,卫护公德,来衡量它。如果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为前提,注意着第一个行动,则这一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要不然,就只有把这些不顾公德的分子清除出这个集体;这个集体才有转向新生机的希望。所以我们在第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妨碍公德的,没有做的即打定决心不做,已经开始做的,立刻停止不做。若是有助于公德的,大家齐心全力来助他成功。

(8)、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之聘,陶行知提前回国,在南京高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同时,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9)、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0)、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弹外国琴,唱外国歌,玩外国玩具,讲外国故事;二是花钱病,幼稚园花的钱多达小学花费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三是富贵病,有钱才能上幼儿园,上得幼儿园自然就要攀比金钱。

(11)、1926年陶行知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这个宣言现在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放在当时,这还是很先进的,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人的农村进行教育,这在当时还没有人注意,可以说,单单就这一个宣言,就足够八陶行知放在很高的位置了。这是改造了中国 的教育。

(12)、陶行知批评传统教育历来把读书、听讲当成“知之始”,并以之为知识的唯一来源,习之既久,学生就“不肯行、不敢行、终于不能行,也就一无所知”。

(13)、其次,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学问怎样能够进步?重要在有方法研究。现在我想到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哪五个字呢?

(14)、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