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树的诗句托物言志精选句子140句

描写松树的诗句托物言志

1、描写松的古诗托物言志

(1)、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

(2)、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

(3)、《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蓣藻、松柏、凤凰作喻,“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元代刘履《选诗补注》卷二)。此为其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具有像松柏一样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

(4)、“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5)、“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6)、  本单元文章字里行间闪烁着一定的哲理,可以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启迪。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两种比较方式来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7)、(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8)、(诗文赏析)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9)、松韩溉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10)、B.“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二句中“万仞条”,极言松树高大的特点,诗人为此特意选取了自上而下的俯视视角。

(11)、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住在破旧的茅草屋;依靠自然险阻和野兽争生存空间;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环境描写衬托出海边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

(12)、这里所说的材料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从文章学的角度讲,所有的文章都是由材料组成的,一篇文章,不可能仅用一个材料,即使是一个材料,也有开头、经过、结尾之区别,也有感情高低之变化,这一切就会构成不同的组合关系,这些组合关系就是表现方法。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就是类比;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反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就是对比,有主次之分的就是反衬。具体到诗词,因为不能展开描写、抒情,往往一句诗,多不过几句诗就是一个材料,所以,诗词中的材料结构通常指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13)、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雪压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14)、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15)、这样,最后两句是描写流亡“海岛”人民的原来的“家”,与前面四句联系起来,自然地构成了当时人民为“逃避征调”的惨不忍睹的连环画卷。

(16)、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17)、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头发白了仍不被重用。这首诗以生长在山涧底下的茂盛的松树比喻有才能的人,把生长在山头上,在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比喻无才能的世族子弟。

(18)、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19)、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20)、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2、关于松树的诗句托物言志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这首诗托物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全诗主要运用了象征表现手法,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3)、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4)、我站在树下,静静的欣赏着这可爱的小黄花,它们仿佛在欢笑,不停地生长。花的周围,蜜蜂辛勤地飞来飞去,帮这可爱的小黄花传粉。一阵风吹过,芒果花好像跳起舞来,摇摇晃晃,又显得有些弱不禁风。

(5)、(13)砍去的树很多,最让人舍不得的是办公楼前的两大棵西府海棠,比颐和园乐寿堂前的还大,盛开时简直能把一园的春色都集中在这里。"文革"中不知它触犯了哪一位,顿遭斧钺之灾。至今有的老先生说起时,仍带着眼泪。可作为"老年花似雾中看"的新解罢。

(6)、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7)、松树投错了门路,作者也感怀生不逢时,而那些绚丽芬芳的夭桃秾李,虽然价格高昂,却又难以斗霜傲雪。如此矛盾复杂的局面,其实很多读者都非常熟悉,这首诗也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诗人不止是为卖松人发声,更是在抒发自己胸中块垒。

(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工笔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立足城头,远望城外景致,土地荒芜,野草茂盛,清冷冷的山泉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移步换景,虽然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一衬托,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它句句写景,句句含情,铺陈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为了衬托、渲染诗人凄凉的心境,充分显示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10)、下课铃声响起,我走出教室,闻见一股淡淡的清香。抬头一看,黄色的小花密密麻麻,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贪婪地生长着。

(11)、(每日一诗1582)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12)、《梁甫行》借乐府旧题描写了边海逃民的困苦生活。在曹叡的时代徭役繁兴,赋敛苛细,百姓为了逃避征调,常常不敢呆在家里而窜入山林;诗中写的正是这种悲惨情景。边海的人民生活艰辛,平时就生活在草棚里,可以说“象禽兽”。平时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生活在恐惧中。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靠险阻的坳壑以藏躲,白天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声。逃民们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成为了狐兔们纵情嬉戏的乐园,真是可悲。

(13)、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古诗今译)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14)、于武陵诗中说的松树,而其实指的是自己。于武陵是唐末五代时京兆杜陵人,宣宗大中时,举进士不第,往来商、洛、巴、蜀间。不慕荣贵,卖卜于市,隐居自适。与山僧、道士、隐者交往。后至潇湘,爱其风景,欲卜居而不成,遂归老嵩阳别墅。他早年入京求仕不就,染尘而归。

(15)、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16)、(每日一诗1577)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17)、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18)、如作者描摹紫藤萝瀑布:抓住景物特点(形态、色泽、味道);按照一定顺序(整体——局部;上——下;内——外);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19)、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20)、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3、描写松树的诗句托物言志的句子

(1)、  1931年其弟冯钟越出生,1982年10月不幸病逝。飞机结构强度专家。他去世的时候,冯友兰为儿子写了挽联:“是好d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泪洒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文艺,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冯钟越为我国的航空科研事业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中午,猛烈的阳光照射到芒果花上,芒果花的活力丝毫未减,仍旧顶着猛烈的阳光,在阳光下它遮住了技干,想显示着它那“曼妙”的花姿;但有些芒果花却当了“缩头乌龟”,在绿叶的遮挡下悠闲地乘凉。在阳光下,它们却安静了下来,就好像它们也需要睡午觉似的,没有人声,没有车声,只有阳光、蓝天、白云、花草、树木,一切是多么安静。

(3)、(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闲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4)、首联“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卖松人把松树运到长安求售,这本无可厚非,但诗人对长安的风气有着清醒认识,认为他未免太天真了,并寄予了深切同情。

(5)、是什么让松树如此坚强?是它那顽强、坚忍的精神,永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

(6)、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释义: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是多么茂密。

(7)、那一次,我和小李、小刘组成一个团体去参加比赛。比赛当天,我们  由最开始的团结协作,慢慢的发生矛盾,最后甚至各做各的了,完全不是一个团体。比赛结束,结果不堪设想,完全不是样子了,以最低分淘汰。

(8)、染尘:出自晋陆机的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9)、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志士文人,歌以赞松,诗以咏松。赞松之庄重肃穆、傲骨峥嵘;咏松之历寒不衰,四季长青。松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树种,寿享万年,常言道:千年龟,万年松。我国民俗祝寿也常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辞。

(10)、最新公告:淘诗词为践行 “诗意中国,甘为拾柴人”拟在全国34个省市区建立诗友会,截止目前已建诗友会有:北京(吴铮),广西(李冰,黄绪明(副会长)),山东(许文丽),山西(段爱丽),安徽(李家灵),吉林(刘文辉),江西(付云帆),河南(宋高玉),陕西(田王宏),甘肃(郭昌宏),四川(赖贤帅)更新中……

(11)、(每日一诗1578)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12)、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13)、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14)、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15)、(9)你若讲到一个种类的树,不是一株树,杨柳值得一提。杨柳极为普通,因为太普通了,人们反而忽略了它的特色。未名湖畔和几个荷塘边遍植杨柳,我乃朝夕得见。见它们在春寒料峭时发出嫩黄的枝条,直到立冬以后还拂动着:见它们伴着娇黄的迎春、火红的榆叶梅度过春天的热烈,由着夏日的知了在枝头喧闹。然后又陪衬着秋天的绚丽,直到一切扮演完毕。不管湖水是丰满还是低落,是清明还是糊涂,柳枝总在水面低回宛转,依依不舍。"杨柳岸,晓风残月",岸上有柳,才显出风和月,若是光光的土地,成何光景?它们常集体作为陪衬,实在是忠于职守,不想出风头的好树。

(16)、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17)、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18)、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19)、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0)、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描写松树的托物言志作文

(1)、  1966年“文革”,她的家被抄,父亲被关进“牛棚”,自己也被批斗。十年里,她尝尽了人情冷暖,受尽了磨难和坎坷,不时震撼她的心灵,使她的梦幻破灭,极端压抑的生存境况,促使她能够认真思虑生命存在的底蕴。

(2)、(11)银杏树分雌雄。草地上对称处原有另一株,大概是它的配偶。这配偶命不好,几次被移走,有心人又几次补种。到现在还是垂髫少女,大概是看不上那老树的。一院院中,有两大株,分列甬道两旁,倒是原配。它们比二层楼还高,枝叶罩满小院。若在楼上,金叶银枝,伸手可取。我常想摸一摸那枝叶,但我从未上过这院中的楼,想来这辈子也不会上去了。

(3)、过去的、远方的材料,比喻、比拟、用典等所用的材料,多不具有现实性,是由此及彼联想、想象的。它与现实性材料构成虚实关系。

(4)、松树的出身不幸是任何人都感受不到的。一颗种子,从泥层中破土而出,期间经历石头、沙粒无数,在陡峭的山壁上扎根、生长,是多么坚强呀!

(5)、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花”为伍。它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穷。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神韵,而菊花同时又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相对应的“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

(6)、《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他用含蓄的语言,营造出高洁清雅的境界,巧妙使用双关语,使诗的意蕴深远悠长。诗人极写琴音的美妙,表现操琴人技艺的高超,赞美七弦琴奏出的古调悠扬动人,清纯高雅,是不做任何雕饰的天籁之音,这样的曲调是不同凡响的。

(7)、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

(8)、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9)、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10)、上课了,老师评讲试卷,表扬了考得好的同学,我的心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不经意间又看见窗外-----树上树下成片的芒果花。我突然觉得,我们就像生长在同一棵树上的芒果花,享受着一样的营养。只要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努力生长,芒果花就会结出美味的芒果,而我们的学习就会学有所成。相反,如果不好好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会像地上慢慢腐烂的芒果花,经不起风吹雨打,还没有等到结果的那天,就被大自然淘汰。

(11)、又如于武陵的《赠卖松人》:“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而诗题为“赠卖松人”,就从卖松人这一角度来着笔,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这就构成了对比。其实,在这物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另一个材料——人,松树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象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象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这就是典型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12)、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植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很受曹操宠爱,几立为太子。然任性放诞,后渐失宠。曹丕称帝后,他备受猜忌迫害。多次上书乞用,皆未如愿,终于忧愤而死。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钟嵘称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诗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原有集三十卷,已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近人黄节的《曹子建诗注》是较好的笺注本。《三国志·魏书》卷19有传。

(13)、人生亦是如此,你必需要经得住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并且,你还需要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才能被社会留下,才能融入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就像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算一直在逃避,你也只能在阴暗的角落里慢慢地被世人所遗忘。

(14)、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会给你多大脸色。

(15)、与思维有关的:联想、想象等。从非现实性(非眼前)材料与修辞(比喻、比拟、用典等)方面去判断。

(16)、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17)、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诗词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抒情,偶尔也会用到记叙和议论。表现方法。主要包括:、与记叙有关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角度,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工笔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立足城头,远望城外景致,土地荒芜,野草茂盛,清冷冷的山泉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移步换景,虽然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一衬托,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它句句写景,句句含情,铺陈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为了衬托、渲染诗人凄凉的心境,充分显示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如果题材是描写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达方式更容易区分,如果是抒情、议论,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写人、事、景、物,就是寓情于事、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如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这首词的上阙寓情于景。开篇两句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烘托、渲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上阙就是这样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下阙前三句直抒胸臆,开始写北斗星低垂于荒陂,点明方位。丹阳在宜兴之北,因而说“乡山近”。家乡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较容易,那写出回乡之思完全顺理成章。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山而隐;宜兴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石亭春满枝”以景结情,写的是想象之景,是虚写,它在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真是语浅情深,意味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与思维有关的:联想、想象等。从非现实性(非眼前)材料与修辞(比喻、比拟、用典等)方面去判断。过去的、远方的材料,比喻、比拟、用典等所用的材料,多不具有现实性,是由此及彼联想、想象的。它与现实性材料构成虚实关系。如上面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一词,从上阙看,时间应该是冬季,所以才有北风、寒溪、冰谷、归鸿等景象,这是作者身临之境,但下阙末句却说“石亭春满枝”,联系上阙一比较,知道它是想象之景,那么,上阙是实写,这一句就是虚写,全词由实到虚,以景结情,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与材料结构(诗句组合关系)有关的:比兴(起兴)、对比、衬托(烘托、烘云托月、反衬等)、映衬、象征、拟人化、移情(把人的感情付托于物象上表现出来)。这里所说的材料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从文章学的角度讲,所有的文章都是由材料组成的,一篇文章,不可能仅用一个材料,即使是一个材料,也有开头、经过、结尾之区别,也有感情高低之变化,这一切就会构成不同的组合关系,这些组合关系就是表现方法。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就是类比;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反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就是对比,有主次之分的就是反衬。具体到诗词,因为不能展开描写、抒情,往往一句诗,多不过几句诗就是一个材料,所以,诗词中的材料结构通常指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主要有:一句诗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之间的关系,两个诗句之间的关系一个诗句与两个以上诗句之间的关系两组诗句之间的关系。

(18)、这里有诗人青少年时代“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 (《求自试表》)的戎马生涯的体验,但是,更多渗透着诗人后期倍受曹丕父子压抑,“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三国志·曹植传》)的沉痛经历。正是如此,才使诗人出笔不凡,挥写出苍凉浑茫的诗句。下边四句,诗歌的图象又急剧缩小,与开首两句的大笔勾勒,形成鲜明的二极性。其中“剧哉边海民”之“边海”,丁晏《曹集诠评》注为“海岛”;“寄身于草墅”之“墅”,宋刊本《曹子建文集》作“野”,今人多以作“野”更符合全诗的意境。这样以来,诗歌的画面由无限大的空间,就具体到海岛民居住的荒野中,他们的妻子儿女就像禽兽一样,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与海岛上的岩石和森林相伴为伍,此情此景已经和人间地狱合二而一了。但是,诗人并没就此止笔,而是在诗的结尾处,借海岛民的自泣自诉,进一步描绘其“家”中情景:那里柴门萧条,成了狐兔出没奔跑的乐园。据赵幼文《曹植集校注》说,这首诗反映了“曹睿时代徭役繁兴,赋敛苛细,百姓为了逃避征调,不敢家居的惨酷情景。”

(19)、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20)、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5、关于松树的托物言志

(1)、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2)、(每日一诗1553)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3)、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4)、作者虽年老但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6)、(14)还有些树被移走了,去点缀新盖的楼堂馆所。砍去的和移走的是寻不到了,但总有新的在生在长,谁也挡不住。

(7)、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8)、(2)谢道韫在这首咏物诗中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9)、分析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如孟宾于的《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公子行》是唐代专写纨绔子弟浮华生活的诗题。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是第一句两个材料,即以彩霞失色来反衬“锦衣”的华丽,“锦衣红夺”中的一个“夺”字,表现出锦衣色彩的鲜艳,是一二句以火红的彩霞、明媚的春光与后面马蹄踏过麦田、青青的麦苗被踩烂的残破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彩霞春光的映衬下,后面的残破景象更显得伤心惨目,更能激起读者对贵族少爷的憎恶和愤慨。于武陵的《赠卖松人》:“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而诗题为“赠卖松人”,就从卖松人这一角度来着笔,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这就构成了对比。其实,在这物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另一个材料——人,松树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象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象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这就是典型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篇章结构。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构思(巧妙、新颖)、点题(开篇解题、篇末点题)、开头(统领全文、为下文铺垫、埋下伏笔、与其他诗句构成比兴,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等)、过渡(承上启下)、思路(起承转合)、线索(人、事、景、物、情、理)、顺序(时间,空间上下、先后、远近、表里,逻辑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内容组合(层层深入、卒章显志及各种表现方法)、照应(内容照应、首尾呼应)、结尾(升华、总结全文)。如辛愿的《临江仙·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谁识虎头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无路到公卿。萧萧茅屋下,白发老书生。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他年联袂上蓬瀛。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词的上阙一句用反问,一二句的少年豪气与四五句的暮年凄凉对比,突出表现出“清朝无路到公卿”、不得进仕的悲愤。下阙先实写挚友重逢的喜悦,赞美二人的惊人才华。“他年”三句,转为虚写,表达对二人的鼓励与期望。意为:你们将来一起进入翰林院,受朝廷的重视,而不必以朋友为念,忘记了今日的欢聚之情吧,由实到虚,加上尾句从“春风莲烛”落笔,用一“问”字,具有拟人化色彩,可谓出奇制胜。整首词以“留别”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从少年写到老年,从相逢写到期望,起于“少年有意功名”的慷慨,承接因“无路到公卿”,而成为“白发老书生”的悲愤,转入“邂逅对床逢二妙”的惊喜,合于“他年联袂上蓬瀛。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的祝福与期望。暗扣“留别”,内容相互照应,下阙“邂逅对床逢二妙”回答开头的“谁识”。全词思路清晰清晰,层次分明。为了更好地掌握表现方法,我们再举一些例子对比——反衬: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岁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歌将“去岁”“人面桃花相映红”和今年“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情景对比,表达作者访人而不得见的遗憾。杨花(唐)吴融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诗中用“各相红”“桃花人面”反衬“天然玉作容”的梨花,表现梨花的天然无饰、冰清玉洁。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赋予菊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10)、(11)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1)、(每日一诗1567)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12)、(15)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T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13)、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14)、想到这里,我又有了继续爬山的动力:一棵松都能如此顽强,人又何尝不能?

(15)、(每日一诗1576)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6)、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

(17)、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18)、接着写松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四季常青。风吹劲松,更觉松树苍劲。

(19)、这种通过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乐进行的感叹,表达出诗人真实的内心,他有曲高和寡的孤独感,有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高雅情操,从而深化了诗的主旨,在诗韵中弥漫了他虽才华横溢,却不被重用的寂寞、感伤的情思。读之,如聆听透着丝丝哀伤的乐曲,扣人心弦,久久挥之不去。

(20)、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1)、(19)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2)、声明:本文来源于初中微课资源、伊人频道。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3)、四松杜甫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4)、诗中运用比兴手法,山上的树苗在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直入云天;而涧谷底部的松树面对风雪摧折,虽已长成参天大树,可却被砍伐为柴薪,通过山上树和涧底松对比描写,突出了涧底松不幸遭遇,表达了自己虽才高于世却不得重用的愤懑不平。讽喻了统治者压制打击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现象。

(5)、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6)、(每日一诗1566)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7)、山上带着这年第一场冬雨的寒气,吹掉了鸡蛋花枝头的叶子,为落叶铺上一层霜衣。我又累又冷,想要下山而又踌躇......

(8)、(每日一诗1556)炉温先暖酒,手冷未梳头

(9)、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10)、(注)①本诗是作者模仿嵇康的《游仙诗》而作,她倾慕嵇康,赞扬其无所畏惧的高尚人格。②王乔:传说中的仙人。《淮南子·泰族训》:“王乔赤松……蹑虚轻举,乘云游雾。”

(11)、  抗战时期,她随父母南迁,在云南度过八年。“这一阶段,备受艰辛。除有轰炸、疾病等外,生活十分清苦。”

(12)、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写出松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颠,迎着瑟瑟寒风,不向寒风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13)、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品格高洁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松树的形象赞赏有加,请看他的《南轩松》:《南轩松》唐代: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14)、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卢照邻《长安古意》)

(15)、  比较阅读宗璞其他同主题的三篇文章,通过异中求同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宗璞文章主题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16)、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

(17)、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18)、如孟宾于的《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公子行》是唐代专写纨绔子弟浮华生活的诗题。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一是第一句两个材料,即以彩霞失色来反衬“锦衣”的华丽,“锦衣红夺”中的一个“夺”字,表现出锦衣色彩的鲜艳;二是一二句以火红的彩霞、明媚的春光与后面马蹄踏过麦田、青青的麦苗被踩烂的残破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彩霞春光的映衬下,后面的残破景象更显得伤心惨目,更能激起读者对贵族少爷的憎恶和愤慨。

(19)、《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0)、那时正值夏天,松树上染着一点新绿儿,那是叶子的绿色,我轻轻抚摸着叶子,感受着生命的无穷奥妙,接着,起风了,树叶随着风摆动起来,带来阵阵清香,我陶醉在这美妙的微风中。

(1)、(每日一诗1558)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

(2)、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3)、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4)、(4)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李白《南轩松》)

(5)、(9)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6)、  花的生命之旅也并非一帆风顺,它和人一样,在历史的行程中注定要遭遇各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紫藤萝花遇挫后竞有如此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7)、木槿花——不屈不挠、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的坚韧。

(8)、树——从树木的命运想到人生的短暂,思考人生的意义。

(9)、松成彦雄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10)、如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这首词的上阙寓情于景。开篇两句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烘托、渲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上阙就是这样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下阙前三句直抒胸臆,开始写北斗星低垂于荒陂,点明方位。丹阳在宜兴之北,因而说“乡山近”。家乡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较容易,那写出回乡之思完全顺理成章。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山而隐;宜兴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石亭春满枝”以景结情,写的是想象之景,是虚写,它在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真是语浅情深,意味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11)、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杂树掩盖了它的姿态。当严霜摧凋了众草杂树时,孤松才突显出挺立伸展的高枝。树木连成林人们不觉察,青松在百草凋枯之后独秀众人才惊奇。酒壶挂在寒树枝上,时时远眺,真令人心旷神怡。人生如梦恍惚间,何必束缚在尘世!诗人以众草喻指无品节之士流,以不畏严霜、卓尔不群的孤松自喻,表达了自己坚贞不渝的品质和不为流俗所染的高尚节操。诗末所表现的消极情绪中,带有愤世嫉俗之意。

(1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3)、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1分)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2分)

(14)、(词语解释)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诗文赏析)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

(15)、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称赞大松“凌云”并不能说明有眼力。在小松和小草一样幼小时就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诗人通过刻画小松成长的特点,表达了对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过程中体现出的自信、坚强、勇敢精神的赞美之情。作者以松喻人,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关心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同时对那些目光短浅、不识人才、不关心人才成长的人发出深深的慨叹。

(16)、“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什么?

(17)、 杜甫于公元759 年末去成都,筑草堂于沈花溪,手植松树四棵,后飘零他方。三年后再来草堂,见松有感,作《四松》诗:

(18)、  宗璞最得意的是父亲为她写的对联:“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这副对联写于20世纪80年代。冯友兰在落款里说:是为“苦女”而写的。但宗璞一直以此为乐。

(19)、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20)、  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