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时间像流水精选句子120句

孔子的一句名言

1、孔子的一句名言用英语说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3)、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孔子先生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先生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先生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先生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先生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先生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先生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9)、他悲伤地感叹着“吾道衰矣”,又义无反顾的把火种交给工匠和农夫,他揭开了知识高墙的第一块砖,转身时,听见高墙内旧秩序的瓦解,这是他对自己的背叛。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4)、这十句是孔子对做人的看法和观点,适合用于“为人”“处事”的常考作文主题。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7)、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时间像流水

(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3)、在他主张的周礼里,他本该安于卑***,却上下求索,他从破落贵族的每一步上升都是对周礼的挑衅;

(4)、翻译: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5)、10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6)、翻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7)、   孔子的不惑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在迷惑,二者是对这个世界的林林总总光怪陆离,都能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孔子比我们高,并不是比我们的知识量多(现在的一个中学生就可以秒杀孔子),而是他的价值判断力比我们要强。知识的可贵不在于面有多大,知识的可贵在于它能否形成我们的价值判断力。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多读“无用之书”,纵使专业技能需要加强,但是我们更应该浇灌的是我们的心灵,需要提升的是我们的文化价值观。

(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0)、孔子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人生的价值在“参赞天地之化育”。参赞,就是弥补的意思,弥补天地的化育之不足。人生的功能是参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帮助万物。因此,***文化把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宇宙间的三才。我们当代人也说赞,那就“为精灵之人点个赞”吧。

(11)、翻译: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12)、翻译: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4)、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5)、翻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6)、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7)、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推崇“言有信、行有果”,但是否定“必”,孔子还说过“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这个意思。“必然”和“自由”是对立的,孔子既然崇尚“自由”,就肯定会反对“必然”。孔子一生的磨砺都是在不断地解放自己,孔子追求的是自由之路,这也是圣人成圣的必经之路。

(18)、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9)、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3、孔子的一句名言什么不亦说乎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翻译: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两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1)、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12)、翻译: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4)、孔子以一个守旧的面目来改变这个***的现状,孔子也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寻回这个民族的传统。

(15)、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6)、这十句是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及翻译。适用于“学习”的常考作文主题。

(17)、    五十知天命。何谓天命?怎样“知天命”?天命是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众生命运。知天命并不是听天由命,不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知天命包括三个方面:认知天命、敬畏天命、履行天命。

(18)、   十五志于学。两个问题:为什么是十五岁才志于学?孔子立志学什么?孔子的祖上是宋国贵族,但是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一代,已经沦落为鲁国一个普通的士阶层。叔梁纥生前做过陬邑大夫,在其66岁之际迎娶了17岁的美妙少女颜征在,第二年,孔子就诞生了。不幸的是,在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两个人。“吾少也***,故多能鄙事,”这是孔子对自己童年时期的真实阐述,为了自己和母亲能够吃饱饭,只有拼命地多干活。等到孔子十五岁的年纪,基本已经能够养活自己和他的母亲了,这时候,他才有时间思考自己的学业问题。

(1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4、孔子的一句名言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门下有3000弟子,培养出了72贤人,在我国更是首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小人反是。

(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5)、   四十不惑。四十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很多人都喜欢说,人在四十岁之前要是混的不好,这辈子就别想出人头地了。孔子说他四十不惑,难道就只是想告诉我们,他老人家到了四十岁就可以不受外界迷惑吗?当然不是,孔子的不惑是指他有了价值判断力,而不是他有了多少知识。不惑,并不是说不迷惑就可以,而是要求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力。

(6)、这十句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看法及其翻译。适合用于“君子”的常考作文主题中。

(7)、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是人之所***也。

(9)、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10)、“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易经》中说。万物生来就好像是这世间的观光之客,天地就是这万物的歇息之处。虽短暂,亦漫长,无有之间道出了精灵。谁又能不认为我们人类是这轮回万世之精灵呢?

(1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一日,孔子在上课,发现宰予在下边打盹,随即给予了宰予严厉的批评,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7)、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20)、翻译: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5、孔子的一句名言怎么写

(1)、孔子的这种活在当下的务实主义精神源远流长,一直在影响着***人对生命的看法。余华有一本小说,叫《活着》,这本书体现了典型的***人生观。不管外部环境如何,不管自身境遇怎样,对于一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活下去。不要去考虑什么来生,什么末日审判,用最务实的方式来面对人生。只要生活给了一条活下去的路,哪怕是俾躬屈膝,也要先活下去。为了活着,首先考虑的是自身,譬如自己是从东往西走,就希望东西向的绿灯一直亮着,绝不去考虑南北向行人的处境。拿一句戏虐的话说就是:走自己的路,要别人无路可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5)、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6)、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7)、   孔子的一句话,寥寥三十八个字,解读出的却是人生大智慧。希望我们关注传统文化,学古以为今用,构建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活出自己的风采。

(8)、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1)、孔子的一生,一直在以保守的形态进取,以圆润的方式变通,以小心翼翼达成他的野心勃勃。他自命不凡,却脚步缓慢,他坚定有力,永远向前。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0)、翻译: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2)、翻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4)、10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子***宰予的那句“***话”成为了经典名言,流传千年。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的品格。

(8)、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1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4)、翻译: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8)、可见,在“言语”方面,弟子宰予(也称宰我)与子贡是最强的两位。

(19)、翻译: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2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