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名言三句精选句子141句

孔子的教育名言有什么

1、孔子的教育名言有什么

(1)、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释义:君子做事以道义为基础,依礼仪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这样真是个君子啊!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12)、孔子(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释义:治理一个千乘之国,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17)、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8)、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孔子的教育名言三句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5)、翻译: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0)、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4)、翻译: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1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

(16)、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1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2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3、孔子的教育名言及解释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翻译: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6)、孔子认为,言辞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本质是用来沟通的,主要是信息传递互换,没必要非得有好口才。

(7)、别人的批评、劝告听起来尖锐、让人感到不愉快,但对于自己的行为改正确实很有好处的。

(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0)、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1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1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最早出自《孔子家语·卷致思第八》。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0)、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孔子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的人;嘉奖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4、孔子的教育名言有哪些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译文: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4)、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孔子释义:君子庄重又谨慎,而不与别人争执,虽然合群而不结d营私。

(7)、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14)、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0)、译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5、孔子的教育名言有什么特点

(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翻译: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4)、《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5)、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释义:君主使用臣子时要以礼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时应该忠诚勤勉。

(7)、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释义:君子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释义: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释义: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5)、在说话方面,孔子有很多的名言,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辞达而已矣”。

(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9)、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2)、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1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1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6)、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7)、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1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原文为:“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