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铁生的相关资料精选句子107句

关于史铁生的资料

1、关于史铁生的资料有哪些

(1)、史铁生许多小说有强烈的自传要素,如中篇小说《宿命》就是作者的精神自传;他有强烈的宗教情怀,甚至精深的宗教哲学,在作品中思索人的救赎需要和终极关怀,追寻上帝,反映世人以意识形态名义推翻亲情灭绝爱心,甚至背叛自己的良心和信仰。

(2)、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欢乐;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3)、“史铁生作品专辑”(随笔《昼信基督夜信佛》《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短篇小说《恋人》《猴群逸事》《借你一次午睡》、书信《给王安忆的信》《给小水的三封信》《给王朔的信》),发表于《收获》第1期。

(4)、△2004年8月23日,史铁生夫妇在北戴河。

(5)、不要熄灭破墙而出的欲望,否则鼾声又起。(史铁生)

(6)、创作谈《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发表于《作家》第7期。

(7)、书信《理想的危险》,发表于《花城》第2期。

(8)、                                           

(9)、《命若琴弦》,法国Gallimard出版社出版。

(10)、钱钟书《围城》‘、《观注篇》。钱钟书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很博学,很正宗,他的知识积累、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而且是很精到的研究,家学功底深厚。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就不必说了,少有的风骚,从文笔到架构,都很厉害。

(11)、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12)、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发表于《收获》第2期;获上海市长篇小说奖及“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三等奖。

(13)、散文《相逢何必曾相识》,发表于《昆仑》第3期。

(14)、随笔《无病之病》,发表于《学术思想评论》第2辑。

(15)、书信《给李健鸣的三封信》,发表于《钟山》第4期。

(16)、我们生来孤独,无数的往日和无限的时间因破碎而成片断,互相埋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史铁生)

(17)、中篇小说《插队的故事》,发表于《钟山》第1期。

(18)、短篇小说《白云》,发表于《小说界》第1期。

(19)、短篇小说《奶奶的星星》,发表于《作家》第4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系列》(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关于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1)、短篇小说《树林里的上帝》,发表于《南风》第1期。

(2)、随笔《智能设计》,发表于《西部华语文学》第7期。

(3)、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4)、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5)、书信《我早就相信写作是宿命的》,发表于《西部》第5期。

(6)、诗歌《史铁生诗歌10首》,发表于《诗刊》第4期。

(7)、散文《记忆与印象·2》,发表于《天涯》第4期。

(8)、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9)、《我的丁一之旅》,继《务虚笔记》推出十年后,史铁生的最新长篇现代爱情小说。

(10)、一代才女张爱玲,她涉及面比较广,有小说、散文,有电影剧本,也有专业的文学论著。

(11)、2018年9月27日,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会、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青岛市作家协会承办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在青岛揭晓。《务虚笔记》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12)、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13)、《史铁生作品全编》共十卷,其中小说五卷、散文一卷、评论及书信一卷、作品集两卷、剧本及对话一卷,是迄今收入作品最全的史铁生文集,因与此前的人文版《史铁生作品系列》相联系,所以命名为“全编”。除了在作品收集整理编排编校方面做出的努力,“全编”还附录了《史铁生生平及创作年表》和《史铁生研究资料要目》,将史铁生生平、作品和研究方面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提供给读者和研究者。

(14)、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发表于《现代人》第2期。

(15)、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史铁生)

(16)、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17)、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18)、1979年史铁生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成名作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没有人能够想象和体会他的艰难困苦—身体的障碍与精神的绝望曾经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击垮他。

(20)、短篇小说《小说三篇》,发表于《东方纪事》第2期。

3、关于史铁生的资料50字

(1)、书信《史铁生书信》,发表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第9期。

(2)、我了解梁实秋的作品,坦率讲,并不是他的什么深奥的文学理论和其他作品,而是二十年年前读的他的一本“居家食谱”,叫做《雅舍小品》的一本散文集。

(3)、他的文字对我们的意义,大概正如韩少功所说:“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4)、▪1997 上海市长篇小说奖 务虚笔记 (获奖)

(5)、短篇小说《车神》,发表于《三月风》第1期。

(6)、                           ——《灵魂的事》 

(7)、余光中的散文,明快,又带有”梦回大唐“般的韵味,很有味道,值得品味。说实话,你去读余秋雨《文化苦旅》,倒不如来读余光中散文的好,余秋雨文字比较矫情,矫揉造作而又无病呻吟,浅尝辄止而又故作高深,例如《一个王朝的背影》,煽情,又逻辑混乱,含糊不清。

(8)、他的一生,都在与死亡搏斗,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

(9)、▪2005 第三届 鲁迅文学奖 病隙碎笔 (获奖)

(10)、散文《秋天的怀念》,发表于《南风》第1期。

(11)、早年,他住在北京前永康胡同一个大杂院的最里边,从院门到屋门,轮椅得走过几十米坑洼不平的土路,一不小心,轮椅就要翻车。轮椅翻了,史铁生也不喜欢喊人,就坐在地上先扶起轮椅,再用双臂把自己硬撑上去。

(12)、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史铁生)

(13)、1951年1月4日,史铁生出生在北京,中学在清华附中就读,是学校里的顶尖学生,体育特别好,尤其擅长80米跨栏,他用外八字脚跑步,上身钟摆式打晃,跑起来像刚出斗兽场的野牛,只要有他参加的比赛,一冲就是第一名。

(14)、佛家有一说:杀一生命,等于杀一世界。那么,一个生命的出生也就是一个世界的出生了,任何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史铁生)

(15)、我微笑着唱生活的歌谣,倘若生命只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那生命便也失去了它的意义。(史铁生)

(16)、他曾多次想自杀,却又坚强地活了下来。他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7)、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18)、史铁生走了。太阳在这边收尽苍凉,又在那边布散朝晖。他的亲人、朋友、读者,似乎不曾感觉他的离去;日复一日,他依然一字一句地敲打着键盘,一点一滴地书写着对人生的思考和热爱。

(19)、海子诗人,既然是比较文笔,那诗人也是很犀利的,总得拿出来一个名额吧。

(20)、从此他(徐晓的丈夫周湄英)一病不起,在朋友中间几乎成了一个持续了将近四年的事件。最初半年需要二十四小时陪护,大家一天三班倒轮流值班。人手最紧的时候,史铁生年迈的父亲为他做饭,史铁生摇着车送到医院。其中有三个月他出院回家,由桂桂在家里给他打点滴。那时候桂桂在通县上班,晚上下了班赶到我家,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就得爬起来去赶班车。因为严重营养不良,再加上长期静脉注射,很难找到可以用的血管,好容易扎上了不是鼓就是漏,我经常半夜里把她叫醒重扎。鄂复明除了值班每周或隔周必去医院,三年多从未间断。家里有过重病人的人应该能够体会,即使是亲人做到这一切都很不容易,在人情越来越淡薄的今天这意味着什么?一九九三年元旦,二十多个朋友在病房里陪他过节,从美国回来的程玉还带来了她的两个儿子。大家带了食品和一次性餐具,搞了一次名副其实的自助餐,医院里的这种聚会恐怕是前所未有的。过春节孙立哲派车把他接到史铁生家,让他也吃上一顿过年的饺子。

4、关于史铁生的资料简介

(1)、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

(2)、散文《“文革”记愧》,发表于《东方纪事》第1期。

(3)、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发表于《长篇小说选刊》第1期。

(4)、创作谈《交流·理解·信任·贴近》,发表于《钟山》第1期。

(5)、“我的第一职业是生病,第二职业才是写作。”说出这句话的是一位当代中国作家,一位19岁那年就因残疾而坐上轮椅的返乡知青,他的名字叫史铁生,2010年岁末的最后一天,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溘然长逝。

(6)、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7)、评论《读洪峰小说有感》,发表于《文艺报》第27期。

(8)、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9)、18岁那年,史铁生去陕北关家庄插队。住在窑洞里,陕北的冬天,窑洞冷得像冰窟窿,史铁生就用大衣裹着脑袋,身体蜷成一团,只剩下嘴巴不停地哈气,以此熬过漫漫寒夜。碰到下雨下雪,就钻进牛棚,牛棚里尽是粪尿,连打盹的地方也没有。

(10)、美文共读丨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节选)

(11)、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山歌给你听。

(12)、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

(13)、散文《我二十一岁那年》,发表于《三月风》第10期。

(14)、缅怀大师丨贝聿铭:伟大的文化跨越者,他的建筑有他灵魂的光

(15)、内容如下:史铁生先生是一位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秀的现代文学家,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

(16)、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留下的作品是送给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礼物。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当代卓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他在作品中讲述了他的故事,展现了他的灵魂,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和理解史铁生,同时认识和理解我们自己,认识和理解世界。

(17)、在所有童话的结尾处,让我们这样理解吧:上帝为锤炼生命,将布设下一个残酷的谜语。(史铁生)

(18)、张爱玲家世背景给了她很大的视野和方便,东西贯通,带有鲜明的海派风格,文笔细腻,极具美感,冷艳动人。所以深受文艺女青年所喜爱,在大学里读书,女生必须要读张爱玲,更显婀娜文艺范儿。

(19)、                                        

(20)、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5、关于史铁生的资料文字加图片

(1)、                           ——《爱情问题》

(2)、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发表于《花溪》第9期。

(3)、短篇小说《爱情的命运》,发表于《希望》第1期。

(4)、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5)、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他,爱着你,其实只是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

(6)、但是史铁生走过了这个艰辛的“二十年”,然后他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说到了“四百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艺术特色散文《我与地坛》的语言主要具有三个特征,即简洁、形象、朴实。简洁是散文《我与地坛》的语言最大的特征。无论是在用词层面,还是在句子层面,散文《我与地坛》的语言都高度简洁。在写人叙事上,在描景状物上,散文《我与地坛》的语言形象而又生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美感。

(7)、《病隙碎笔》,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华语传媒文学杰出成就奖。

(8)、没有人能够想象和体会他的艰难困苦—身体的障碍与精神的绝望曾经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击垮他。

(9)、当然,史铁生在这里也使用了某些现实的资料,比如Z所遭遇的社会等级差异,Z九岁时在小女朋友漂亮的家中玩,听她母亲在身后责备说:“她怎么把那些野孩子……那个外面的孩子……带了进来……”从此种下了功利心的种子;比如医生F和女导演N,发生在政治教条主义时代的爱情悲剧,终因两人家庭阶级所属不同,不得不分手;比如叙述者“我”的那个可怕的童年玩伴,他具有一种惊人的集权才能,就是唤起群众,任意孤立某一个不合作者,对于他的写实性描写,一脱整篇的冥想风格,鲜明凸起,流露出私人生活经验的特质;再比如Z的叔叔与叛徒女人的情感纠葛,亦是由战争年代的史实背景演绎而来;而最重大也是最主要的现实资料,则是C,这个截瘫者的爱情与性爱经历,全部长篇其实都是从此出发。所以,这纯虚拟的景观的源头,却依然是来自现实生活。

(10)、短篇小说《没有太阳的角落》(后改题《我们的角落》),发表于《今天》第7期。

(11)、煮好的茶鸡蛋放在桌上,他(史铁生)一会儿吃一个,压抑了又压抑,还是能连续吃六个而不觉得满足;买来的豆腐丝,还没等做成菜,他就一撮一撮全抓着吃了。无奈,怕他吃坏了,他父亲只好像防猫或防老鼠一样把吃的东西紧着收起来。

(12)、散文《“忘了”与“别忘了”》,发表于《挚友》。

(13)、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14)、《史铁生散文》(插图珍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5)、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史铁生)

(16)、评论《许三多的循环论证》,发表于《北京青年报》12月22日。

(17)、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孤独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生理问题,孤独是心灵问题,是心灵间的隔膜与歧视甚或心灵间的战争与戕害所致。那么摆脱孤独的途径就显然不能是日理万机或门庭若市之类,必须是心灵间戕害的停止、战争的结束、屏障的拆除,是心灵间和平的到来。心灵间的呼唤与呼应、投奔与收留、坦露与理解,那便是心灵解放的号音,是和平的盛典是爱的狂欢。那才是孤独的摆脱,是心灵享有自由的时刻。

(18)、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9)、余光中的诗,大家都很熟悉了,不读讲。对大陆祖国故土的眷恋,对杏花春雨江南的顾盼,对曾经盛世唐朝的赞颂,对诗仙李白的仰慕,饱含深情,文笔清秀隽美,飘逸从容。

(20)、史铁生生平及创作年表(1951-2012)

(1)、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的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其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2)、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10月19日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著名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3)、王朔作品的价值是:他的作品改变了以往居高临下的说教般的文风,而是俯身看众生,平等对话,而不是说教,以教育别人的口吻写小说,会越来越没市场。假大空,读着不买账。

(4)、余光中是英文系教授,却写得一首好诗,好散文。

(5)、                         ——《说死说活》

(6)、评论《超越几近烧焦的局限——姚平和他如火的诗行》,发表于《三月风》第2期。

(7)、有一年的某报纸上曾刊登一张史铁生与当时世界短跑冠军刘易斯合影的照片,照片中史铁生安静地坐在轮椅上,刘易斯风神潇洒地站在他的身边,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张照片是个很好的表征,因为其中两人虽然皮相的差异显著,但在另一个层面,他们是真正的知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要快。刘易斯读过史铁生写的书,他尊重这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国作家,这位运动健将凝视着史铁生,眼光里不是怜悯而是尊敬。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奔跑者,他们在与命运赛跑、与人类那与生俱来的悲剧性赛跑。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自始至终都不认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