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曾说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精选句子114句

诸葛亮名言人要有高远的志向

1、诸葛亮说的人应当有高远的志向

(1)、不能倚仗自身的才华,而对别人表现出骄傲的态度,不能因为自己受到恩宠,而压服别人来大展威风。

(2)、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3)、更让大家惊异的是,平日沉默寡言、喜怒从不外露的诸葛亮,竟不顾当时荆州牧刘表独尊儒术的三令五申,在夜深人静之时,如饥似渴地攻读诸子百家的著作。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6)、倘若主人的情意未尽,客人也还没有到疲倦的程度,可以续饮,但不能醉到神志不清的地步。

(7)、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8)、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9)、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10)、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昂扬的斗志、坚强的意志,那么这样的人生最终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被儿女情长所束缚,在平庸中耗尽一生!

(11)、诸葛亮在这封信中告诫外甥,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12)、我们至今读起,依然能够感受到作为父亲的诸葛武侯,智慧外衣下的那份舐犊情深。

(13)、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

(14)、出自《诫外甥书》。(译文)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

(1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很励志、很经典,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努力拼搏、发愤图强,意境非常高深,它不是教育我们要我们抱着一颗宁静、淡泊之心去奋斗和打拼,只有这样才能志向高远,从而努力实现报复!

(16)、像诸葛亮、刘备这种级别的大政治家,非常善于抓住致命矛盾,因此说话虽然不多,往往都是一针见血的。尤其对子女的教育,于国于家都是百年树人的大事,不能不仔细斟酌。

(17)、今天,他的精神理所应当地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

(18)、主要著作有《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上先帝书》《答关羽书》《与孙权书》《将苑》《诫子书》等。

(19)、《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则是被演义化的经过艺术包装处理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 被美化、神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诸葛亮在罗贯中的笔下,由凡人变成了神,变成了民间百姓乐于接受的神,成为了公认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20)、诸葛亮的另一封教子书是《诫外甥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再次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他把立志看作成才的基础和关键,而且强调立志必须高远,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最终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2、诸葛亮曾说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

(1)、提起三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必然有“三顾茅庐”。

(2)、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让人奋发向上,坏的榜样则能把人拖入深渊。孔子也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会为一个人源源不断的注入正能量。“绝情欲”顾名思义,断绝情欲。情,可以指爱情、友情或亲情种种,考虑到作者写此信的对象——外甥庞涣正值年少方刚,这里的“情”应当指爱情,或男女之欲。因此,“绝情欲”应当理解为不要沉湎于爱欲。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爱情》中说:“古往今来,伟人奇才罕有沉湎于爱情而不能自拔者。”,又说“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这和“绝情欲”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弃凝滞”则是说,人生在世,总会为一些繁杂琐事所困扰,而这些无关痛痒的琐事或者烦恼往往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因此,做到“志存高远”,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跳出这个狭小的圈子,不为琐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弃凝滞”。做到以上三点,自然而然,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即使身处逆境,高远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3)、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4)、诸葛亮自己的这种处事态度,为家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有人认为这是诸葛亮主动向皇帝报告自己的家庭财产情况,开了中国官员申报财产的先河。

(5)、     ——出自诸葛亮《将诫》,意思是:不倚仗自己的才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情。不能因为自己受宠就到部下那里作威作福。

(6)、其实这样一句话,早在2000年前,诸葛孔明便给予了我们警示:

(7)、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8)、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9)、一是: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或诗人)。

(10)、站得高就能看得远,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跳出这个狭小的圈子,不为琐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弃凝滞”。

(11)、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古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将一贯有法家风范的诸葛亮神化成了算无遗策、通天晓地、精通军事、运筹帷幄的一个智慧超卓入圣之完美人物。

(1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朱棣

(14)、想来最初那位蛰伏在南阳山野之中,自诩“卧龙”的年轻人,在作出那篇名传千古的《隆中对》的时候,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他会在这乱世之中,打下三分江山吧?

(15)、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16)、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了一只公鸡,按时鸣叫,定点喂食。

(17)、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所以在家书的一开篇,他就告诫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19)、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读书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20)、人生在世,总会为一些繁杂琐事所困扰,而这些无关痛痒的琐事或者烦恼往往会消磨一个人的意志。

3、诸葛亮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

(1)、它是当地诸葛小学的必修课,村民们家贴的对联,往往都是其中的名言警句。

(2)、好汉立志达到目的,好马登程达到千里——鄂伦春族

(3)、年轻力壮时,不发愤图强,等到年纪大了,就只能空自伤悲懊悔。

(4)、大意为: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5)、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就是诸葛亮的志向,报答先帝效忠后主,忠肝义胆,一片赤诚。

(6)、诸葛亮在这封信中告诫外甥,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7)、一生功绩可用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对联概括:

(8)、这是实现志向的措施:要做到能屈能伸、随遇而安,抛却心中无关的杂念,认真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虚心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要做到心胸开阔豁达。

(9)、另一篇对许多人有点陌生,是诸葛亮写给其二姐的孩子庞涣的书信《诫外甥书》,“志当存高远”即出自该文。此时的诸葛亮应该是中年,而小庞涣有四岁的光景。

(10)、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 

(11)、一个人应当立定崇高远大的志向。诸葛亮这么说,是因为古人相当重视人生志向的立定。唯有设立远大的志向才能克服眼前的困厄,以及个体本身的弱点,督促自己往既定目标前行不辍。

(1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也许就是从“喂鸡求学”的那一刻开始,注定了诸葛亮这个名字会永留史册。

(14)、出处:新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白话文:燕子麻雀怎么会知道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15)、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不能使自己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不能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向和时日一起消磨,人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是不会有益于社会的,只能悲伤地在自己家里穷困潦倒度过余生,到那时就算是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16)、高兴的时候,不应该对无缘故的事情高兴;愤怒的时候,不应该对不该愤怒的人事物愤怒。

(17)、这一句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可以看做是诸葛亮一生立身处世的写照,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哲理。

(18)、一个人须得恬静无为,不逐名利方可明确志向;一个人须得清静平和才可以达到深远的境界。

(19)、他以政治家的胸襟和眼光,结合切身经验,要求子孙从修身养德做起,励志勤学,为将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做好准备。

(20)、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一艘战舰就被命名为“致远”号,特指乘风破浪、势不可挡,奔向远方的意思。

4、诸葛亮的名言指人要有高远的志向

(1)、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2)、其次,“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3)、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4)、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

(5)、人生就像爬山,最重要的是先给自己定一个高度,如果你只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在半山腰,那你就决不可能登上山顶。

(6)、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所以诸葛亮指出,少年要有远大的理想、昂扬的斗志和坚强的意志,以及具体可行的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8)、出自《将苑·机形》。(译文)善于指挥军队的将领,一定要把握战机,当机立断,取得胜利。

(9)、首先,“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

(10)、诸葛亮在这封家信中的话,都是从人生经历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至今仍具有非常积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被许多人视为座右铭。

(11)、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12)、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13)、这要是放在当下的年轻人身上,不说让他们自力更生了,就是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4)、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5)、一个人须得恬静无为,不逐名利方可明确志向;一个人须得清静平和才可以达到深远的境界。感言:这一句话是出自于《诫子书》,是诸葛亮在54岁时,写给7岁孩子诸葛瞻的殷切叮咛。这句子可以算是《诫子书》中最经典的名句。人人理应谨遵,切勿遗忘。

(16)、人生就是一条长河,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去奋斗;当你老了的时候,你会豁然开朗:原来这一生可以如此精彩。

(17)、《太平御览》《诸葛亮集》中收录其《诫子书》《又诫子书》《诫外甥书》等家书,后人统称为“诸葛亮家书”。

(18)、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19)、出自《诫子书》。(译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20)、难道《诫外甥书》不好吗?当然不是。我读到《诫外甥书》时,就被其震撼的——不仅仅是诸葛亮简洁的文笔,更是其丰富朴实又独特的家教主张——我后悔读晚了!

5、诸葛亮名言人要有高远的志向二年级

(1)、勤勤恳恳,竭尽心力,直至死亡为止。感言:诸君,如果看到“鞠躬尽瘁”这四个字,你还会觉得这是在讲诸葛亮以外的其他人,那么,你就太惊人了喔!因为“鞠躬尽瘁”,已经成为这位忠智兼具的诸葛亮的符码了!

(2)、所以出现:过去说不好的历史人物,我一定要为他找一些好处(比如对隋炀帝、对秦桧、对李鸿章);过去说好的历史人物,我也一定要找点毛病出来(比如对岳飞、对诸葛亮)---等等。

(3)、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4)、夫学须静,才须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6)、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将自己的远大志向树立起来,并不断地用它激励自己。不局限于琐碎的事情,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去掉疑惑、吝啬,即使未能得到提拔、录用,这对于自己美好志趣是没有损害的,更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强,意气不昂扬,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永远处于平庸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下流社会。

(7)、(注释)①存:怀有,怀着。②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③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④揭然:高举的样子。⑤恻然:恳切的样子。⑥细碎:琐碎的杂念。⑦嫌吝:怨恨耻辱。⑧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⑨济:成功,实现。⑩强毅:坚强果断。⑪窜伏:逃避,藏匿。⑫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8)、历史上有一个“喂鸡求学”的典故,主人公就是少年诸葛亮。

(9)、导入:《诫子书》全文虽只有短短86字,但流传至今已1800多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更是诸葛亮智慧的结晶。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0)、应该说,这既是诸葛亮对儿子的一个很有益的忠告,也是他对自己成才经历总结的结果。诸葛亮躬耕南阳时,虽然不求闻达于诸侯,但密切注视天下形势发展,在宁静、静思中蕴积着高远的志向,后来诸葛亮果然成为“大才”,这也充分说明他结合自身经历提出的道德修养和成才方法论是有效性的。

(11)、诸葛亮在这篇家书中追求中和之美,认为饮酒太过和不及都不好。

(12)、这也是为什么喜欢以成败论英雄的国人,会将诸葛亮捧向神坛的重要原因:

(13)、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

(14)、全文共88个字,不仅言简意赅,而且逻辑严谨、内涵丰富、层次分明。下面解读一下:

(15)、诸葛亮一生节俭,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自述家产时写道:

(1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的成功!愿“两诫书”是你的一双隐形的翅膀,带你飞,追逐梦想——愿所有梦想都开花!

(18)、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诸葛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稚孩童都能熟记于心。

(19)、他的大姐嫁给中庐县(今湖北南漳县)蒯家大族蒯祺,二姐嫁给襄阳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20)、诸葛亮小小年纪,也不是贪玩的性子,不想白白浪费时间,脑筋一转就想了一个鬼点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他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孙权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后来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54岁病逝。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而现实情况是,“我的眼里只有你”——《诫子书》,甚至把《诫外甥书》里的名句“志当存高远”也“张冠李戴”,算到《诫子书》里了。

(4)、诸葛亮培养出的不仅是一个文武兼备的诸葛瞻,也成就了诸葛家族满门英杰,世代忠烈。

(5)、意思是: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不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

(6)、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十三岁时,他们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

(7)、《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去世前写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8)、《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

(9)、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10)、诸葛亮在信中指出,“淡泊”、“宁静”是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志向的前提。

(11)、诸葛亮当年挥毫而成、令人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

(1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他为武兴王。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