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精选句子119句

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

1、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

(5)、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

(6)、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www.oh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8)、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10)、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11)、     这句其实是互文见义。其实原意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多少人还在洋洋得意:我喜欢看海,所以我是智者咯?

(12)、⊙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3)、孔子语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14)、(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福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5)、(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6)、(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7)、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视为家训:“你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公务员!”“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些理解都不对。

(18)、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9)、(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20)、(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2、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

(1)、(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2)、(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4)、⊙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十一月初据香港黄历记载是孔圣人诞辰纪念日!《小学语文》特发布孔子名言和经典语录123句,以志纪念!!!

(7)、(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8)、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9)、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12)、喜欢知识的人不如爱知识的人,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1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4)、(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1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0)、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3、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的翻译

(1)、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2)、     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3)、那么这个板砖的意义就全说完了吗?没有,还有很多,但是我一个人对板砖的了解有限。我不知道了,其他人有可能知道我所不知道的意义。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4)、(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5)、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6)、(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7)、(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8)、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9)、(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11)、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2)、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13)、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1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6)、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8)、⊙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9)、(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4、孔子名言名句知之为知之

(1)、⊙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4)、(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8)、⊙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9)、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10)、     “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十一长假又要到了,想必不少父母要拿出这句话来说事儿,下面小史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11)、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1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4)、(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15)、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1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解读

(1)、解释:去复习旧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新的道理,这样以来你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2)、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3)、(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

(8)、解释:三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好的东西学到,然后把不好的东西改掉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0)、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13)、(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4)、(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5)、(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16)、(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8)、这话不是咱们讲大道理,是实践已证明了的,这是做人的根本。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假想。否则,给国家和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声誉和损失。下面举例;

(19)、(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20)、⊙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2)、解释:学习的时候不能光一味的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要经常的复习下学过的东西,这样做才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7)、孔子语录: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9)、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11)、(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3)、(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5)、   孔子所谓的”知“,是由闻、见而后生信,有信而后生行的一个过程,是“真知”,所以知行不可分离,并非我们今天所谓的”知道“。今天所谓的”知道“仅仅用来表示识见或听闻,只是感性的了解,不能达到内心真信而自觉按知行事。所以有些人对某些事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行为上怎么也不做,或者根本不相信那一套,但很能说,说出来是为了骗人信任,做起来恰恰相反。

(16)、⊙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19)、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