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什么精选句子87句

不足为训的本意

1、不足为训的本意是啥

(1)、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的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

(2)、道德向着实事求是。事实是掩盖不了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定会报。我们在道德面前,不要自作聪明,掩耳盗铃,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来。头上三尺有神明,你做过的事早晚会被人发现,早晚会暴露,早晚会得到报应。所以做人要坚持原则,坚持底线,心存善念,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3)、何以“刊”字为“删削”或“修改”?这还得从竹简木牍的使用说起。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消除。

(4)、“致其所恶则散”。强加厌恶的东西,人就会离开,这是远离小人的智慧,谓之“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管住了交往,就能趋利避害。

(5)、汉语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语言,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词义,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讲究“得体”。交际语言的“得体”,是指注意语境,注意对象,在什么场合下该讲什么话,在什么对象面前该讲什么话等。

(6)、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

(7)、(误用)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长期请假不回来工作。

(8)、(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9)、(本意)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等)。

(10)、(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1)、例句: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

(12)、中国有悠久的诗歌传统,从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开始,诗歌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两千多年来,作诗几乎是每一个中国读书人必须具备的修养,就连引车卖浆者也能说几句“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来。

(13)、我们从他的线条本质来看,就是这样。米芾和苏东坡很相似,他不会画画,但是他却还是想要画画,于是他就用点来点,结果点出来的就是“米家点”,但是一般人却是学不像的。其实米家点是很难画的,因为你首先要字写得像米芾一样好,有这样的笔力。你说米芾画得很好吗?并不一定,但是他却很会鉴定画,很多名画都是他鉴定的——要有这样的眼力。所以,学“米家山水”是要有一定前提的。他不大会画画,米芾就把儿子培养成了画家,到处推荐自己的儿子,说自己的儿子画得好。

(14)、例句:就这点小事情, 不足为意,不要担心。

(15)、意思是: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16)、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同“骑鹤上扬州”。

(17)、长江信息报新闻热线:0730-8222119 

(18)、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足为训而是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19)、(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20)、(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2、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什么

(1)、(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2)、的确,公历7月正是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的日子。这句“七月流火”猛一看上去确实像是在形容盛夏炽热的气温,再比作迎客的热情,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3)、新刊|导言 & 目录 |《书与画》2018年第12期

(4)、根据上述解释,我们可以明白“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是两个意义截然不同的词语:“不负众望”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群众信服。这两个成语虽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相反。

(5)、第七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大赛试题(校对人员专用)

(6)、宋代李清照《逸句》诗:“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现代作家沙汀在《淘金记》中说:“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的红人,而且目空一切。”所用“炙手可热”含义都与杜甫诗中表达的意思相同。

(7)、不刊之论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更不是特别不堪的言论(捂脸)

(8)、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只是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记了碑最原始的功能。

(9)、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后来,“不刊之论”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0)、(误用)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将某人奉为某领域的创始人或先行者。

(11)、在听人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突然听到他说:“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勤思好学、不耻下问。因为没有老师的指点,很多问题我们很难理解。”猛一听没什么,可一想问题就出来了。

(12)、“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它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13)、正确用法:中国农民安土重迁,但有生路,谁愿背井离乡 。

(14)、在绘画上,比较复杂,但是总的概括起来说,中国绘画这一列列车,到了宋代苏东坡就扳道,把它分成了两道,一边是工匠画,一边是文人画。他自己也有实践,也有理论,更重要的是他有远见。他重视养身,到哪里都要找好吃的,不好吃的也要变成好吃的,黄州的猪肉没人吃,他就把它做得更加好吃。大家觉得不好的东西,他会把它变成好的东西,让大家认同。他的画也是一样,工匠的东西不养生,他就去变,于是我们就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画。后面有数以万计的人在不断努力,开启了后世的绘画历史。

(15)、(出处)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16)、“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17)、(出处)“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18)、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指出:“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19)、(误用)现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20)、安土重迁不是重视搬迁,愿意搬迁的意思,它的本意和它正好相反。

3、不足为训的出处

(1)、公元753年,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杜甫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诗中说:“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

(2)、人性的规律要求人性管理,做到欲望释放和管束的平衡。欲望过度就是贪婪,欲望不及会缺乏激情,欲望可以点燃激情,也可以烧毁初衷。人们常说,坏事面前要“及时止损”,好事面前不要做的过火。一旦欲望难以控制,纸又怎能包住、掖着藏着欲望之火呢,又怎能庇护罪恶呢?自重是第二信仰,能约束万恶之本。

(3)、苏轼在书法上的贡献很高。唐代有欧阳修,宋代有苏东坡,他是宋代书法的第一大家,他和王羲之一样,做到了此刻、此地、此人三个因素牢牢钉在一起,不能分离,这就是最好的作品,字如其人,这是他在书法上的贡献。在宋代的时候,苏东坡的书法成为最杰出的代表,以《黄州寒食帖》为代表的作品定下了他的历史地位。

(4)、如今,媒体常常误解误用成语,造成了不良影响,其直接后果是混淆大众的判断。“阑珊”一词的错用,是一个典型。

(5)、(本意)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6)、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7)、(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8)、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9)、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

(10)、正义故事从来都不是非要英雄喋血来演绎,匡扶正义也不只是某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弘扬正义、推动社会进步,人人有责。

(11)、正确用法: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12)、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

(13)、(23)这家工厂用皮革下脚料制作胶囊,降低了成本,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作法,却是不足为训的。

(14)、但是,自“五四”以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中国人与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已经相当隔膜了。不仅如此,就连一些基本概念,人们也很难分得清了:譬如“古体诗”和“近体诗”。很多人认为清朝之前所有的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民国以来的诗则应该称为“近体诗”。此乃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15)、(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16)、问题发生了,事业挫折了,面对困难,我们要以问题为解决问题的导向,把挫折作为实现转折的经验教训。掖着藏着,就会延误时机,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17)、(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18)、新刊|导言 & 目录 |《书与画》2018年第06期

(19)、(误用)现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20)、错误示例: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以致酿成了大祸。

4、不足为训解释

(1)、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后来,“不刊之论”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消除。

(3)、解析|抽检100本学术期刊后,我发现了这些术语问题

(4)、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对事情不以为然,不值得仿效。

(5)、新刊|导言 & 目录 |《书与画》2018年第07期

(6)、“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地区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是很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7)、不足为训典故出处明代胡应麟《诗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意思是你的诗像螭龙巨鲸,虽然雄奇,但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8)、人若做了坏事,必留下痕迹,纸包不住火,所有的谎言骗局,最终都会真像大白。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只有停止为恶,才能影灭迹绝。

(9)、如果了解了“训”的各种含义,“不足为训”这个词就好理解了。

(10)、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

(11)、(11)他对孩子的事业不满意,总觉得其中有些东西不足为训。

(12)、(出处)清·屈大均《端州访研歌和诸公》:“年来岩底采无余,鬼斧神工多得髓。”

(13)、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跳槽”这个充满狎邪意味的词被大家拿来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也许是因为人们已经忘了这个词本来的用法,只是根据这种形象而又通俗的比喻,把它当作了更换工作的大众通行语。尽管如此,我们知道这个词的来历也不是一件坏事。

(14)、(本意)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

(15)、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后来任用李林甫为宰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便任命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做宰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16)、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

(17)、如:接受两周的训练后,如果再通过最后的测验,就可结训、取得证书。

(18)、“誉之则劝”。得到称誉,人会更加勤勉。实事求是的赞誉是一份礼品,“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誉能点燃激情,振奋精神。

(19)、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

(20)、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消除。

5、不足为训是成语吗

(1)、(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古体诗的称呼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于是,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3)、要是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贬义词。然而,“呆若木鸡”最初的含义和现在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4)、荀子曰:“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孔子家语·三恕》中也有类似的话:“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滥觞”一词,出现于此。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因此后来就把“滥觞”比喻为事之开始。“滥觞”,不但古代文献中较为多见,现代书籍、报刊中也较为多见。

(5)、原来,“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劳”是伯劳的简称,和“辛劳”无关。“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

(6)、这样一句很难听的话本来是不应当流行开来的,但是现在却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先是在台湾的影视传媒上出现,后来大陆的一些影视明星又刻意模仿,现在连省级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嘴里也经常说,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跟着学了起来。

(7)、津津乐道:“津津”兴趣很浓的样子,比如“津津有味”;“道”是谈论、说话。所以“津津乐道”是对事情非常感兴趣,很有兴趣地谈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