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人处事经典语录精选句子104句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36字

1、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36字内容

(1)、自家的优点,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的缺点,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2)、修身养性,不是细雨霏霏的工夫,需要雷霆万钧的勇气。人只有一颗心,却似统率着千军万马,里面有君子,更有小人和歹徒有的贪美酒,有的溺肉欲,有的想劫掠,有的想篡逆。柔弱的统帅,往往被裹挟着踏上不归路。

(3)、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4)、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5)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5)(治心之道)

(5)、北宋理学家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堪称理学的精髓所在,而在数百年后将其贯彻至今的却是一名不喜理学但却足够伟大的清代官员。虽然他在历史上的记载不讨人喜爱,但他却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他便是曾国潘。

(6)、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莫大于不知耻。

(7)、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日忿,阴恶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日暴,柔恶日慢。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日慎言语,日节饮食。凡此数端,其乐维何?礼以居敬,乐以导和。阳刚之恶,和以宜之。阴柔之恶,敬以持之。饮食之过,敬以俭之。言语之过,和以敛之。敬极肃肃,和极雍雍。穆穆绵绵,斯为德容。容在于外,实根于内。动静交养,啐面盎背。(《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人性本善。之所以有不善,是因为本初之心受到了干扰。因此,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清净自己的内心,无他,只需去除干扰因素。

(8)、除却进德修业,乃是一无所恃,所谓把截四路头也。

(9)、乌云滚滚,不会破坏天空。浪花飞涌,何尝伤害了大海?

(10)、虽在表面上获胜,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参鲍起豹,或越俎代疱,或感情用事,办理之时,固然干脆痛快,却没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这些官僚的上下左右,无形之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埋下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患。

(11)、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12)、而且资质平平并无天赋之才,两次考取功名不中,最后是在不懈的勤奋钻研下考得功名。之后他在于太平军对抗中,由于自己刚愎自用、不擅指挥等原因遭到多次失败,并三次跳河自杀未遂。但是,与一般人不同的是,曾国藩并没有长期沉溺于此,而是十分注重自己道德品行的提高,不断自我反省、惕厉自己、吸取教训并最终成为一名为后世推崇的大家。

(13)、你生气的时候有可能说出来的话自己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却有可能深深地伤害了别人,你想知道自己的气话对他伤害有多大吗?有篇文章叫做《郑伯克段于鄢》,说的是郑庄公的母亲姜氏讨厌他,而爱他的弟弟共叔段。后来姜氏跟共叔段造反,郑庄公平定叛乱后,对他母亲姜氏说了一句气话:“不到黄泉,不相见!”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臣子颍考叔出了一个建议说,“掘地道到黄泉就可以了。”于是郑庄公派人挖了一个地道,在那和母亲姜氏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聪明的人懂得三思后行,不轻易被情绪掌控,说出伤人伤己的话来,也避免了事后后悔莫及。有些话,如果不知道该不该说,还是不说的好。

(14)、凝神静虑,守住当下,收回驰骛的心,再复杂纷乱的事情,我只是位看客罢了。

(15)、夷尹之圣,以其隆高而异于众人也。宰我之论尧舜以勋业而隆,孔子以并无勋业而污。子贡之论百王以礼乐而隆,孔子以并无礼乐而污。有若之论他圣人,以出类拔萃而隆,孔子以即在类萃之中,不出不拔,而自处于污,以污下而同于众人。此其所以异于夷尹也,此其所以为生民所未有也。(《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史书上所载之圣人,多经史官誉美拔擢,在其所处的时代,亦多近于常人。同中也有不同,这一点不同就是坚守心中的人道天律,不随波逐流,看淡荣辱沉浮。近于常人而不同于常人,这样的圣人才是真实的圣人,才是可供学习的圣人。

(16)、换个角度而言,成功的标志并非是别人的不够成功,幸福的基础也绝非他人的痛苦。进步,只是单纯、清澈的能量流。在这一能量的托举下,只管昂头踏步向前走,把自心的富足当作唯一的追求,人生的境界自然云淡风轻。

(17)、为什么出身普通的曾国藩,能够“弯道超车”,实现人生的“逆袭”呢?

(18)、曾国藩是做到了第二层和第三层境界的。他的信念、他的抱负、他的修养、他的品格、他的毅力、他的胸怀和他强烈的救世意识,以及他执着地将自己的理念付诸行所形成的强大感召力,就是他能够成就大业的关键因素。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领导力的深沉厚重。

(19)、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20)、为官多年的曾国藩,留下了一本书,即《曾国藩家书》,书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对持家教子的阐述,还包括对修身养性、治军从政等方面的总结。他曾对弟弟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

2、曾国藩为人处事经典语录

(1)、很多人谈是说非,藏否人物,还洋洋自得,一副指点江山的架势。

(2)、揭露别人的短处与夸耀自己的长处,本质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势,恶意贬低别人。这种行为是心胸狭隘的体现,在人际中最易遭人记恨。

(3)、曾国藩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创下十年连跳十级的官场奇迹。

(4)、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5)、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6)、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7)、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8)、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9)、为人父母,财多而俭用,位高而谦下,有财势而不恃财势,才能给下一代传递正面能量。

(10)、因此,“重”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重”的内涵,依然值得我们体会。

(11)、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12)、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亦不仅余与弟为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降龙以养水,伏虎以养火。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人的身心之中,都养着龙虎。没有龙虎,心不思进,体魄不健。但要饲养得法:喂得太饱,昏昏欲睡,了无生机;供应奢靡,贪心不足,暴戾难驯;绝其饮食,营养不良,命寿不远。关键在合理喂食,训练得法,如此,便龙虎皆为我所用矣。

(13)、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14)、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毛泽东年轻的时候曾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还说,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办事之人,一种是传教之人,曾国藩是办事兼传教之人。

(15)、有句话叫做“好汉不提当年勇”,哪怕你过去再厉害,那也只代表曾经。同样,哪怕你曾经多么落魄不看,经受了多少磨难,你现在也没必要经常沉湎,甚至将自己陷于回忆的痛苦之中。过去了就是已经经历过,代表一段时光的结束,我们应该做的是带着那些经验做好当下的事情,创造更好的明天。

(16)、只有这样,三军将士才会勇猛精进,往那提升德行的路上去。

(17)、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18)、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打败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作为汉人知识分子已经位极人臣。然而,在他多年带领湘军征战的过程中,与上司、同僚、下属又有过多少冲突、不解?“耐劳忍气”四个字,正是对他“打脱牙、和血吞”的最好诠释。 

(19)、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20)、   敬:此字始见于西周的金文,本义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西周金文中的敬字多为严肃、肃敬之义;恭敬之义开始见于春秋时期的金文。《诗经》中雅和颂部分多用为严肃、恭敬之义。后来指有礼貌地进献、虔诚地供奉、敬意等等,其本义还是对人尊重、有礼貌。“内外兼修”通常是指人的修养从内外两个层面同时进行全面的提升。”内“指的是内在的道德修养、文化内涵,指的是修内即修心,而“外“则是指人表现出的行为举止、言语表情,内外兼修就是要达到表里如一的全面提高。”乐道人善”则是指要注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对于他人的进步要虚心学习,多加褒奖,这样不仅利于搞好团结,还有利于提高自己。“诚敬端肃”则是指要端正仪容怀抱着严肃虔诚的心情诚敬别人。“修心敬德“则是指对人对己要有很大的格局和境界,对人要如对己、对事要有兴趣,既要修身还要修心更要修德。

3、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36字感悟

(1)、曾国藩的领导力的核心,不是权谋,而是理念,是他践行理念的“拙诚”的功夫。“拙”就是一步一步去做,“诚”就是实心实意地去做。知一句便行一句。

(2)、直话,要转个弯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顾及别人的自尊,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3)、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4)、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这与他做人做事之道有紧密关系,曾国藩深谙为人之道,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让对方感觉舒服,放心,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5)、品味一颗米饭的香甜,才能明白整个自然的慷慨。

(6)、孟子之养气,行有不慊则馁。曾子之大勇,自反不缩则惴。缩者直也,慊者足也。惴则不壮,馁则不强。盖必理直而后气壮,必理足而后自强。《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气是一种能量。而能量有正负之分。心里准在做主,只有自己知道。时常补正纠负,让内心充满阳光,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7)、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8)、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想做大事,见识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第二位的。

(9)、老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0)、遥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也曾质疑道德上不甚完美的陈平。于是,陈平问,““你是想用圣贤,还是想用能帮你打天下的人?”

(11)、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12)、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为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二代问题,需从一代抓起。作为子女,往往只看到父母奋斗的成果,而看不到父母奋斗的艰辛。作为父母,往往又舍不得让子女经历自己尝过的苦难。子女轻易得来的财富与享受,不会懂得珍惜,骄气由此而生。

(13)、一个人每次说出伤人的话,都是在给自己造业。

(14)、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15)、很多人喜欢胡思乱想,说话也不过脑子,经常说一些胡话。

(16)、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17)、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18)、余今闷损至此,盖因身皆私意私欲缠扰矣,尚何以自拔哉!立志今日自新,重起炉冶,痛与血战一番。(《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君子小人是一种动态的道德,不是一劳永逸的标签。

(19)、曾国藩出身农家,最终却成为“千古第一完人”。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20)、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自我。曾国藩以“俭”字行之终身,毫无更改。我们应该以曾国藩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大力构建节约型社会,让“节俭”这朵美丽之花在神州大地处处绽放。

4、曾国藩为人处事之道36字

(1)、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非诚勿扰)

(2)、当时不杂:对当前的事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无谓的想法干扰自己,排除内心一切杂念。

(3)、在他的一生中,总有很多警世的作品闻达于世。当你陷入逆境或者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人生的时候,请学会这四句处世规则,你才是真正的有出息,人生也会越走越顺。

(4)、毛泽东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在这里,毛泽东显然是把曾国藩当成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来看的。

(5)、曾国藩其实是一个比较愚笨的人,其次才考中了秀才,但是在曾国藩的身上却真的体现出了一句话叫做越努力越幸运。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真正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境界,尤其从一个平民走向了重臣,可以说是曾国藩的性格成就了这一切。曾国藩在小的时候就非常的严于律己,从小读书就很刻苦,每天都坚持写日记自省,即使成为了翰林学士之后,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无数次的进行自我完善,最后经过陶冶也让曾国藩成为了历史当中的名人。

(6)、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7)、时时向前看,不诿过,不自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怨不尤,即是能立能达。

(8)、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

(9)、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0)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0)(不可随声附和)

(10)、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11)、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2)、曾国藩出身贫寒,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完成了伟大的功业。他的家书、日记、书信、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成名的人物,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梁启超和__对曾氏就倾心推崇,而蒋介石对他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13)、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4)、    忍:意思主要是指忍耐、忍受、忍痛、狠心、硬着心肠、忍心、残忍等意思。”修身养性“是指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志存高远“意思是指为追求远大的理想及对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也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忍气静心“则是指忍受别人的欺侮,使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这是何等的忍啊,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平息愤争“则是指平静或叫停或制止含有愤怒的竞争或争斗。其实忍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还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修为、还是一种素质。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5)、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16)、若平日盛酿不深,则虽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适之,不得不临时寻思义理;义理非一时所可取办,则不得不求工于字句;至于雕饰字句,则巧言取悦,作伪日抽,所谓修调立诚者,荡然失其本旨矣!以后真情激发之时,则必视胸中义理何如,如取如携,倾而出之可也。不然,而须临时取办,则不如不作,作则必巧伪媚久矣。”

(17)、让功给多隆阿尤其重要。多隆阿是八旗贵胄,他在朝廷面前给曾国藩说几句好话,是能一语定乾坤的。

(18)、我写东西的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自己有很多感情要抒发可真正开始写时,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以至于不得不冥思苦想一些好的句子,到最后想一吐而快的情致往往被破坏,文章或不了了之或索然无味。一直以为这是自己才疏学浅的表现,没想到在曾国藩家训中竟然有类似描述,看来这是初写文章人的通病。而要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曾国藩有提到那就是要多看书、多思考、多积累。

(19)、“那是因为,曾国藩修炼出了一套处世哲学,让他能够吃透人性,一直成事。”

(20)、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5、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阅读

(1)、身为一名铁警后辈,曾国藩有太多太多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我们铁警需要秉持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这样的道理,不骄不傲,持之以恒,在铁警这个岗位上不懈地奋斗下去,虽然前方道路迷雾重重,但我相信谦逊和努力定会冲破重重阻碍,不负韵华,抵力前行,为我的从警梦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2)、总之,“血诚”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力量,正因为有此精神作支柱,所以他的部将多忠心耿耿,宁死不投降,没有一人背叛过他。反观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没有血诚精神,以致相互勾心斗角自相残杀,军心离散溃乱,其后期连上将韦俊等多人也相继投敌,后更有八王叛杀谭绍光之举,甚至连号称忠王的李秀成也叛变了(在民间野史中记载,李秀成的投敌实为太子逃跑争取时间,可信度不大)。

(3)、《曾国藩传》是我拜读的第一本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受颇深!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__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曾国藩资质平庸,屡考而不及第!是他名门之后朝中有人?不是!在曾国藩之前曾氏家族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

(4)、曾国藩一生道德文章可为当世楷模,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仰!尤其是曾国藩通过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经验,可谓其人生智慧的结晶,非常值得当代人学习和践行!

(5)、第二句话,讲的是量宽足以得人。说的是做人要有一定的肚量,这样才能广交朋友。的确是这样,宽容向来都是我们推崇的美德。

(6)、他的意思是说,朝代建国之初,奇才异士不胜枚举,这靠的都是天运而不是人的努力,正所谓乱世出豪杰;在朝代的中期,君子要想建功立业,天运占一半,人的努力占一半;而在朝代的末期则主要靠忠和勤了。这段话的描述虽有偏颇之处,但是他肯定了一个人在自身成功道路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7)、话说的明白,事做的清楚,这样的人才靠谱,别人才敢和你交朋友。

(8)、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9)、34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10)、人生天地之间,本身就是生机与活力的彰显。既有心灵与体魄,就要用来担当。担当柴薪者为樵夫,担当一国者为帝王。不愿担当者,则等于行尸走肉,春天已离他远去。

(1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12)、反观当前我们中国,国人似乎正在失去中华民族一贯拥有的“节俭”的传统美德,奢侈之风盛行。除了奢侈之外,浪费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或许有人要说,勤俭节约这样的小事情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不值得重视。时代发展了,多花费一点无可厚非。殊不知,节俭并非省钱这样的小事,它关乎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关乎一个人的功名事业,甚至身家性命。因此,节俭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

(13)、二是,他提到“作诗文,有情极真挚,不得不一倾吐之时。然必须乎日积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达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时无镌刻字句之苦,文成后无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读书积理之功也。

(14)、智慧来自于明察,对大局的把握源于对细节的了然,果断干练离不开对事物最细微之处的探究。每遇一件事,都从利害两个方面去考察,放在特定环境之中,反复琢磨,细细分析,追其肇因,预其结果,再根据需要解决主要矛盾。事事这样做,就容易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由细察而生明智,由明智而成智慧。

(15)、对妄图逃逸者,关紧门扉,把严路口;对守纪不严者,痛下杀手,不留后患。

(16)、爱人,良好的社会关系随之而来;爱物,心中的善意就会得到滋养;爱事业,你面前的道路便会不断向前延伸。

(17)、群毁群誉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能附和。(《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们都是演员,社会却不是戏台,没有可辨忠奸的脸谱。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听其言、观其行,才是判断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18)、曾国藩并非天资聪明之人。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是“才略太欠”,是个“书憨”,即书呆子。梁启超也说曾国藩“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他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杰出人物中,被认为是最笨的一个。

(19)、“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20)、 浑不是一味含而不露,一个人的才能如果不显露出来,无人知道,恐怕只能浪费了,问题是要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显露,露到什么程度,都因情况而异,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一般情况下不要露,也不能一次合盘托出,露出底细。

(1)、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2)、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临事之际的一念善意,往往是最珍贵的。因为它不受外来的任何影响,不受私欲的干扰,不受内心聒噪絮语的左右。人要成事,一定要守护这一念之善,然后涵养扩充,终至自动自发,蔚为大观。

(3)、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4)、让跟你交往的人觉得放心,舒服,这才是最聪明的做人之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