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复活的主人公精选句子68句

托尔斯泰的复活主要内容

1、托尔斯泰的复活主要内容是什么

(1)、“所有这些人被捕,监禁起来,或者流放出去,根本不是因为这些人违反了正义,或者有非法行为,仅仅是因为他们妨害那些官僚和富人占有他们从人民手里搜刮来的财富罢了。”

(2)、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这在他的各种作品中,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3)、在小说的艺术特色上,托尔斯泰善于运用详略互补的手法。譬如,开篇介绍玛丝洛娃的时候,对其被诱***的事情一笔带过,后来在说聂赫留朵夫时才详尽的追述出来。对费朵霞、纵火犯母子的案件也是如此。这样自然使得小说内部有所照应,结构显得严谨。

(4)、《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完成世界观巨变后的伟大作品。

(5)、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6)、作为陪审员的年轻人目睹了这个姑娘的受审过程,良心发现,决心用行动来补偿自己当年的罪过。于是,年轻人主动找到在法院当检察官的柯尼,想要寻找帮助,并表示自己造成了这个妓女的堕落,现在想通过和她结婚的方式用来赎罪。

(7)、所以,已80多岁高龄的托尔斯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真正实践自己的“泛爱论”,让自己的灵魂获得安宁,最后只有离家出走。

(8)、同一个夸夸其谈的理想主义者。整部作品,人物的成长,剧情的推动,充

(9)、  他为了救玛斯洛娃放弃了原本优渥的生活,放弃了土地和社会地位受到他人非议,这也是他对自我的救赎。去为玛斯洛娃奔走是为他年轻时所犯下的错误赎罪,把土地分给农民符合了他以前认为土地私有制不正确的想法,他也改变了以前荒淫无度的生活方式......

(10)、她知道自己很漂亮,但从不卖弄风情,对于自己的美貌对男人产生的作用却不怎么高兴,甚至感到害怕,对于所有恋爱都绝对厌***和恐惧。她成为一个革命者,是因为她从小就对富有的生活感到厌***,热爱普通人的生活。

(11)、小说中托尔斯泰借马斯洛娃和聂赫留多夫的视角对这些出身于贵族阶层的品质高尚、灵魂高贵的革命者进行了完美的刻画了和讴歌。

(12)、晚年的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了激变,完全站到底层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了。在生活中他不仅吃粗饭,穿布衣,亲自带着农具下地和农民们一起劳作,还打算放弃自己的贵族头衔和所有的财产,再也不过那种让他感到罪***和耻辱的梦魇般岁月。

(13)、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他就得出结论,认为在***机关做军需官的父亲的收入并非诚实所得,他告诉父亲应该把钱交给平民。

(14)、109年后的今天,通过这堂课,我们认知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请大家为托尔斯泰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墓志铭,等会我们来分享一下。

(15)、这种爱不同于聂赫留多夫的肉欲之爱,而是一种纯洁的“柏拉图之爱”。

(16)、简要阐释“托尔斯泰主义”(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真题)

(17)、法庭与正义互相违背,不正义的法,还是法吗?

(18)、他把毁灭生命看成一种罪行,反对战争,反对死刑,反对所有形式的屠杀,不仅仅是对人类,对动物也是如此。

(19)、析:语言描写。聂赫留朵夫在称呼上的斟酌和语言的不流畅表现了他思想上的矛盾。想到玛丝洛娃的遭遇,自己有着深深的负疚感,他们之间已经有了一段很长的距离,不知道玛丝洛娃还能不能接受自己,因此一时不知道如何称呼。

(20)、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2、托尔斯泰复活的主人公

(1)、《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

(2)、列宁说,在托尔斯泰的《复活》中,可以见到一种“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这”清醒“就表现在作品中对那个社会所做的无情和彻底的揭露与批判上。

(3)、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复活'的意义(南开大学2013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真题)

(4)、首先,反对一切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认为所有的艺术都应该为道德服务。

(5)、《复活》深刻揭示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民的苦难,它被视作一部史诗,一部十九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这是评论家们对《复活》内容与价值的一致评价。

(6)、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7)、托尔斯泰晚年与自己早年的贵族生活发生了决裂。这一决裂正是托尔斯泰世界观改变、认清社会现实和自我罪***、自我觉醒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托尔斯泰不仅在《复活》这部小说中完成了聂赫留多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物形象的复活,在其晚年也完成了自己灵魂的复活。尽管,托翁所指出的这条复活之路有其局限性,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托尔斯泰以其犀利的目光认清了沙皇统治下俄国腐败落后、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以其内心的虔诚和高度的自我觉醒找寻出一条拯救自我的道路,而这正是托翁的伟大之处。

(8)、“事情十分清楚,人民的全部灾难,或者至少是人民灾难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在他们的手里,却在那些利用土地所有权,依靠人民的劳动生活活着的人们的手里。”

(9)、“那孩子毫无血色,干瘪的小脸一直在古怪地微笑,不停晃动着弯曲的大拇指,同时扭动着两条像蚯蚓一样细的腿。聂赫留多夫知道这种微笑是一种痛苦的表现。”

(10)、但这遭到了家人,尤其是妻子的激烈反对,最后也以失败而告终。

(11)、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12)、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马斯洛娃产生极大影响的两个革命青年:玛丽.帕芙诺芙娜和西蒙松。

(13)、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这样评价该书:“《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14)、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案件,经过作家的艺术“变形”,又高于生活本身。

(15)、(1)嫣然(yān)    (2)斜睨(nì)    (3)啰唆(luō)(suo)     (4)鬈发(quán) 

(16)、被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托尔斯泰,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也经历了自己生命的一次复活。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托尔斯泰对社会矛盾认识的深化,他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并且开始厌弃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最终,他于1910年10月28日逃离了自己的庄园,11月7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17)、《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

(18)、“这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东野圭吾如是说。而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在那个灾难深重的旧社会里,人性,变得更加复杂,让人难以捉摸。

(19)、这时才惊觉,对男主角聂赫留朵夫的厌***。并非是基于小说人物性格

(20)、结局(59-78段):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他恢复本性。

3、托尔斯泰的复活主要内容50字

(1)、《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托尔斯泰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进入晚年的他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他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重新审视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俄国社会的真实图景。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

(2)、(5)擤鼻涕(xǐng)    (6)窘态(jiǒng)   (7)踱步(duó)

(3)、第二天早上列车乘务员打扫卫生时,发现这个老人已经病困交加地离开了人世……

(4)、艺术观(艺术为道德服务,艺术应当平实简洁);

(5)、请论述列夫·托尔斯泰文学活动和基督教的关系(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真题)

(6)、那就是继续维持现有的世道,必须去让那些人去当省长、典狱长、军官和***。

(7)、2:深入探究托尔斯泰笔下“复活”的深刻含义。

(8)、作为现实主义的大师,托尔斯泰用他手中的笔,借助玛斯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故事描绘了现实中的监狱、法庭、法律、制度等***机器,在庞大的叙事中呈现了当时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无声的控告。这部现实主义著作具备“现实”价值!

(9)、可以概括为“爱别人、爱自己、互相爱”这三点。

(10)、托尔斯泰自己身体力行,在他的晚年,他放弃了贵族的富足生活,甚至跟家人因为观点相左而无法共处,最终,他在一个雪夜离家出走,11天后病死在了一个车站中。

(11)、其实,结合作家的思想历程不难发现,这其实就是作家自己精神探索的结果,带有作家自传的成分。托尔斯泰曾说:“艺术就是一架显微镜,艺术家用它来对准自己的灵魂的秘密,并且把这些人所共有的秘密展示给人们。”

(12)、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个“傻头傻脑的地主”。

(13)、聂赫留朵夫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罪***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的批判者,是一个忏悔贵族。

(14)、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下,消除前怨,逐步恢复过去的爱情,重新唤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自动戒了烟酒。聂赫留朵夫准备和她结婚。为了不***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地位,玛丝洛娃拒绝了他的求婚,而与另一她心爱的犯人西蒙斯结合,从而走向“新生”。

(15)、①(p第27段)“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16)、这让觉醒后的托尔斯泰感到羞耻和罪***。所以他精神上感到极其苦闷,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几次想到***。

(17)、此刻他就在占算:如果从办公室门口到高背倚的步数可以被三除尽,新的

(18)、(她的生活经历是通过描写她同社会现实的基本冲突的角度展现出来的。她的“复活”主要不是像聂赫留朵夫那样通过抛弃原有的贵族阶级固有的利己主义劣根性来完成的,而是通过纠正她在病态社会里所染上的***习来完成的;主要不是通过认识***的危害性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认识善的存在的可能性、树立对善的信念来实现的。

(19)、也就是血腥屠杀,统治者夸耀他们的威风,也就是暴虐横行,还不都是

(20)、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文学的振兴作用。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

4、托尔斯泰复活主题思想

(1)、聂赫留多夫来回走得有点累了。脑子也想得有点累了,他就在靠近灯的一张沙发上坐下来,随手翻开***人送给他留作纪念的福音书,那是他刚才清理口袋里的东西时丢在桌上的。

(2)、首先,他运用逻辑理性,对监狱法庭等***机构存在的目的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监狱、法庭这些设施的存在,是***对“人和人之间可以暴力相向”所做的合法性建设。简言之,虽然***的惩罚系统是来惩戒所谓“有罪者”的,但“惩戒”这个行为伴随着暴力,并且用严密的刑罚系统把“暴力”包装起来、美化起来、合法化起来。于是,顺此而下,人们可以逻辑地推出一个结论:“暴力”在人和人之间是被允许的。也就是说,托尔斯泰认为,“官方的暴力手段”和“民间的暴力行为”深层逻辑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认可人和人可以互相制裁、伤害。如果有人辩称,“官方的暴力手段”是用来惩戒坏人的,那么,也可以有任何个体跳出来,认为自己所做的“个体复仇行为”也是惩戒坏人的。因为法律是人类制定的,法律机构是人类设置的,法律解释权在人类手中,所以任何法律条款都不存在终极真理意义,古代的法律和现代的法律也不相通用,因此,随时可以有个体站出来拒绝承认先行的法律,而自己把自己当成***法官,去对他人进行“审判”。所以,托尔斯泰的结论是:只有把“暴力”的可行性连根拔除,才能在根本上构成对犯罪的谴责,否则,“合法杀人”(死刑)和“非法杀人”(谋杀)在本质上没有区别。(详见《复活》文本分析和文本索引,结合相应内容理解以上文字。)

(3)、行了判决。无罪之人不该受到惩罚,这是一般原则,是自然法。而书中的

(4)、小说在激烈地揭露和批判俄国社会的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丰满而复杂的人物形象,涅赫留朵夫公爵和妓女玛丝洛娃。涅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小说通过这个人物在思考和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人物思想的发展,来刻画人物的。在整个小说中,他的贵族阶级旧性不断死灰复燃。因此他每走一步都要经过痛苦的斗争。这一切都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显得丰满和真实可信。不过,最终他的心灵复苏是给人以强烈震撼的。

(5)、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

(6)、对于聂赫留朵夫寻求道德完满性及实际执行上的冲突,我想托尔斯泰

(7)、沈虹,江苏徐州铜山人,本科,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初中语文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生导师,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州市优秀班主任,多次主持并完成省、市级规划课题,几十篇文章在省级及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代表作有教育教学随笔集《成长,在路上》。

(8)、和社会主义的联系(他提倡土地公有,跟社会主义公有思想有一定关联,但并不相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为您推荐